千年州府603期《新农人新农路 | 何汶峰:“农机联盟”破解丘陵地机械化耕作难题》
时间:2025-10-15 20:00:00 来源:i内江今天的新农人新农路专栏,我们一起了解太平镇琴山村党总支书记何汶峰,创立500亩再生稻示范园区,将丘陵地传统农耕模式改写为机械化农业样本,带领17个村集体、3400余户农户走上降本增效新征程的故事。
2012年,何汶峰结束军旅生涯,放弃成都中铁二局的稳定工作,毅然返乡。家乡情结加之对政策红利的敏锐洞察,促使他选择成为一名新农人。
新农人 何汶峰:
为什么回来创业呢?第一我还是有一定的家乡情节,第二我也看到了国家对三农的重视,我个人觉得农业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前景。
2024年,何汶峰牵头成立资中县蜀乡联村带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全镇农机资源与人力资源,通过“政府搭台、村集体入股、专业团队运营”的创新模式,让分散的农机器具和农技人才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成立首年即完成1.2万亩耕种防收社会化服务,覆盖17个村集体,为农户降低生产成本超30%。
新农人 何汶峰:
创立这个公司的概念几年前就有了,因为我看好家乡这个市场,觉得通过农机人力资源整合,来共同的为百姓服务,通过村与村书记之间的沟通,还有镇政府领导的沟通,觉得这个事情还是可以做的,然后成立了公司,我们现在有七个村做原始股东之一,共同把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做业务开发,然后给老百姓实施社会化服务。
因资中县地处丘陵地带,最初村民对现代化机械操作接受程度有限。为打破丘陵地带传统耕作惯性,何汶峰想到了创立示范点位这一办法,用可视化成果说服村民。
新农人 何汶峰:
我们在十七个村,每个村都选了点位,大到十几亩,小到几亩,然后作为一个示范,让每个村的村民过来参观学习,让他们看到我们替他们完成水稻田地耕种,让他们看到机械化服务的便利性,他们只需要付出很小的成本,就替他们把这个事情做了。
村民 赵宗荣:
原来我们种一亩田人工大概投入五百或六百,现在通过社会化服务来给我们耕种,一亩就是投入两百或三百,给我们省时省力。
村民 杨居泽:
公司的成立对于我们村民来讲,省了人工,技术方面他们进行统一技术,比我们农户掌握的传统技术要好一些,生产出来的品质都有提高。
何汶峰的创新不止于资源整合,他还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村民享受财政补贴后的低价服务,村集体获得分红,公司则实现可持续运营。这种模式还催生52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
新农人 何汶峰:
我们公司虽然今年才起步、成立,但是目前经营状况十分良好,预计今年完成1.2万亩的社会化服务,这个社会化服务模式给百姓收取一定费用,这里面就有公司的利润,这其实是一个三方共赢的模式,我们也享受了财政的补贴社会化服务,然后这个补贴其实是给百姓的。
积累第一笔资金后,何汶峰的规划远未止步,他未来的目标是建成综合性、全面性的农业化全套服务公司。
新农人 何汶峰:
因为我们的团队偏年轻化,年轻人的想法也会很多,公司现在也成立了市场部和商务部,在做的事情就是注册商标,以后想做一些品牌化的运营,做一些属于我们公司自己的农产品,比如说再生稻、羊肚菌这些当地的特色产品,目前我们已经成功把商标注册下来,可能下一步也会做一些产品包装,同时也想做一些农产品初加工的做法。
阳光下,收割机驶过金黄的稻田,何汶峰精心打造的“农机联盟”恰似田间的再生稻般生生不息,在这片丘陵地上持续绘就机械化农耕新图景。
编辑: | 毕凯旋 |
责编: | 邱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