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军:设备升级改造的“一把好手”

时间:2024-06-05 17:03:54 来源:i内江


日前,在2024年四川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四川威玻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机电车间主任助理朱军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所获荣誉实至名归,是该公司上下对朱军的一致评价。




自其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朱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进行设备技能改造、升级换代的探索和创新,不断提升设备智能化,为企业减少能耗、节约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等作出了突出贡献,获评内江市“最美劳动者”等荣誉,多次被公司评为劳动模范、优秀技术人员等。


重钻研
推进企业设备升级改造


走进四川威玻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玻集团)车间,各类机器轰鸣、生产井然有序。该公司产出200多种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其制品销往各地,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船舶等领域,为现代工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朱军走进车间,查看设备运行情况,解决机械故障,为正常生产保驾护航。工作十余年间,朱军升级改造了多种机械设备,他最了解这些设备的性能和“脾气”。


公司建厂多年,随着时代发展与工艺更新,部分老旧设备渐渐出现能耗高、成本高、效率较低等问题,要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实施设备更新和升级换代迫在眉睫。设备焕新焕成本不容小觑,对于彼时的威玻集团来说,一边自主实施技能改造一边保证正常生产是最优解。自2018年起,朱军临危受命,牵头承担起多项设备的技能改造工作。


拉丝机对于玻璃纤维生产来说可谓核心设备,使用十多年,各种问题凸显。如,150型拉丝机和0306拉丝机涂油器为定频运行,不仅造成浸润剂过多浪费,且导致成品纱在烘制过程中有浸润剂迁移导致纱团号数及质量无法控制,成品纱去除量大,影响产品质量。



2019年,公司启动攻关项目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朱军和同事们将其改造为变频运行,使其改造后手动上丝号数控制更稳定,浸润剂消耗、成品纱内层去除量等明显下降,产品A级率有效提升,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升。


可喜变化的背后,是朱军和同事们持续约2个月的不懈奋战。“拉丝机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要改造它,对程序的研究很重要。”在原设备上进行改造,朱军首先要十分熟悉设备的程序。一个程序有5000多个步骤、约2万条数据,含主程序、子程序、程序图和程序语言等,对于电工出身的他来说,要完全吃透实属不易。


朱军坦言,自己刚接到任务时整个人都是懵的,“但是既然公司需要,就要做好!”他一边摸索自学,一边与设备生产厂家沟通,摸到些“门道”便自己试验摸索,一遍遍观察、修正,待可行时再到车间设备上进行验证,最终改造出满足工艺要求的设备。


目前,该公司已改造并投入运行60台,据初步统计改造之后生产每吨纱将节约2元左右,每天将节约浸润剂240元,为企业节约成本8.4余万元/年。


此外,朱军还自主编写通信程序完成了TL300型拉丝机技改,提升了作业稳定性、安全性;完成多款拉丝机的技术改造,减少设备故障,降低材料消耗……多年间,朱军对老旧设备升级换代进行不断的探索,参与公司机械设备改造并提出可行性的合理化建议,研究制定详细的技改方案,特别是在机械设备智能化方面一直在探索和创新,为企业降本增效作出了积极贡献。


善创新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在威玻集团五车间内,经喷雾水自动控制系统冷却后,洁白如雪、细韧如丝的玻璃纤维快速成型。


该系统由朱军于去年牵头自主研发。“以前,我们是用水泵来冷却玻璃纤维,但是因为其水压无法调节,水泵一出故障就没办法生产。”为减少设备故障率,增加成型作业稳定性,朱军钻研水泵工艺,在此基础上经1个月研发出喷雾水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不仅可实现恒压自动调节,具有自动切换和水压、水位、电流预警、变频器异常等报警功能,还具有抗晃电功能,全年节约电能50%。



此外,朱军还带领同事积极参加职工“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创新活动,所在班组荣获2021年四川省职工“五小”活动先进班组。


公司管理部行政主管雷阳红说:“朱军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工作认真严谨,设备维保对于我们企业生产来说十分重要,不管何时,只要设备出故障他都随叫随到,还经常带头加班,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爱学习
持续进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进入威玻集团十余年,朱军的身份不断转变,从一名普通电工,到技术骨干、电工班班长、机电车间主任助理,光阴渐逝,他不断向前。



究其秘诀,在于其坚持学习的毅力和兢兢业业的精神。


“对于我们生产型企业来说,电和机械密不可分,为适应公司需要,我边干边学,不断提升技能。”朱军的办公室里摆放着电气自动化的相关书籍,这仅是其学习资料的一部分。他购买了大量书籍自学,由于非相关专业出身,初学时,对部分专业术语不了解,除查阅相关资料外,朱军更多是在实践中求真知。“遇到重要的和不懂的部分,我就把它记下来,反复琢磨,不断试验,直到弄懂吃透。”此外,他还利用互联网和向工程师请教等方式学习,像海绵一样不断汲取知识养分。


“钻”进设备中,朱军时而达到忘我的地步,工作到天黑还扎在车间或实验室不回家。同事见了不禁关怀道:“还不回去呀?”“马上回去了,马上回去了”朱军笑着回答。



心系设备这“一亩三分地”,朱军几乎每天都会去车间看看,询问设备运行情况,即便是休息时间也是如此。“我家离得近,要不了多久就来了。”朱军说。


工作多年,朱军就如一颗闪闪发光的螺丝钉,坚守着自己岗位,助力企业腾飞远航。如今,他还带领着一支机电大队,倾囊相授培训队员,承担起公司约80%设备的相关工作,为公司有序生产和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朱军说自己十分平凡,但正是这平凡亦不凡的劳动者之光,将这个时代照亮。

记者:陈莉萍
编辑:唐中明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