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甜城心锦囊之科学用脑,高效复习

时间:2024-06-01 19:29:18 来源:内江广播电视台

为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合理安排复习,提高学习效率,科学从容面对考试,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规划未来。内江市教育和体育局在中高考前后,面向初、高中毕业年级学生推送甜城心锦囊。


随着考试倒计时的减少,有的同学可能心情忐忑,还没有做好考试的准备,心中弥漫着不安。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利用最后冲刺阶段,科学用脑,高效复习,增强自信,争取在考试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部分,科学用脑


在考试前我们需要不停的复习、练习,心理已经达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这就是“心理饱和”。为了缓解“心理饱和”,我们需要科学用脑,全身心投入到最后的冲刺复习中,以良好的心态来迎接考试。


我们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科学用脑。


1.多种感官协同作用

人从不同感觉器官获得的知识记忆效果是不同的,通过听觉获得知识,能记住15%,从视觉获得知识,能记住25%,如果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就能记住从这两者获得知识的65%,也就是说,把感官协同起来一起发挥作用,比单独运用它们所获得的结果更好。参与收集信息的感官越多,获得的信息就越丰富,所学的知识也就越扎实。


2.把握最佳时间

为了在中高考中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为了记忆更多知识点,有的同学废寝忘食,大脑一整天都在运作中,但实际效率并不高,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物节律不同,大脑的兴奋时间、周期不一样。如有人夜晚学习效率高,有人早晨起来头脑清醒,每个人都要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在中高考最后的冲刺时间内把握好最佳时间里,抓紧时间,强化记忆,提高效率。


3.适度用脑。

离考试时间越近,越紧张越焦虑。争分夺秒、不停歇的复习,这样就造成了大脑的过度疲劳,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为了在中高考中的稳定发挥,需要学习、休息、运动动静结合,虽然每个人的学习习惯不同,持续学习时间长短各异,但是当学习感到疲倦、学习效率下降时,不要强迫自己继续学下去。这时应安排适当的休息或轻松的运动,适当的休息,促使大脑更快恢复正常,以更清醒、更兴奋的状态投入学习中,使学习效率更高。


第二部分,高效复习


在冲刺阶段采用怎样的复习方法发挥大脑的高效作用,以下5个复习方法:


1.间隔式重复

间隔式重复,顾名思义就是分多次去重复,重复的中间留出间隔。

研究发现集中式重复只对短时记忆有帮助,要想让知识变成长时记忆,我们必须做间隔式重复。那么怎么做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获取新知后,第二天重复,第一周重复,第二周重复,第一个月重复……终身重复。一般前4次间隔重复就差不多了。有时需要根据知识灵活调整间隔重复的次数和频率。


2.借助表格梳理知识

由于知识内容多,可以利用表格对重点或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列表、注意或者成对比较,将考点进行串联,从复习的内容中提取知识点拓展为考点,清晰明了的区分重难点和易混淆知识点。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复习方式。


3.交替复习法

考试学科多,复习时不能只抓住一个学科进行复习,同学们可以以10分钟到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为时间间隔,学科之间交替复习,避免产生厌倦心理。如果长时间应对一个学科,不仅学习效率低下,而且容易产生学习倦怠。


4.费曼学习法

涉及概念理论的学科,都可以结合费曼学习法进行复习。费曼学习法主要分为以下4个步骤:

(1)选择并传授

选择一个复习的知识点,提炼关键词,尝试利用关键词向他人复述。

(2)发现不能理解的

在向他人复述的过程中缺失的部分就是还没有掌握的知识。

(3)重新学习

把没有掌握的知识继续学习,直到能完整阐述知识点。

(4)简化内化

把本次复习知识点简化,深入浅出,最终吸收内化。

这个方法扩展到整本书,翻看每个单元的考点,根据考点,能回忆多少,及时查漏补缺。涉及的公式定理等,是否都已经非常熟悉,再问问自己这些公式之间是否有相关性。懂得什么知识并不重要,能让任何人都听明白,才代表你真正学透了这个知识。


5.合理利用时间


合理利用时间既要适度用脑,劳逸结合,利用集中性的时间(课堂、晚自习等)复习,还要利用课余不完整的一些零碎时间(课间、食堂排队等候时、睡觉前)复习,零碎的时间虽然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不可小觑,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高效复习法可以总结为以下5点:①间隔式重复②借助表格梳理知识③交替复习④费曼学习法⑤合理利用时间。合理高效的复习可以提高我们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夯实基础,保持积极自信的迎考状态。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愿同学们在考试中得偿所愿!

编辑:张艺馨
审核:曾媛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