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内江一直在行动!
时间:2023-12-08 15:37:24 来源:内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内江市2023年食品安全工作综述
2023年,内江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守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压实压紧“两个责任”,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100%,连续19年未发生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
一
坚持高位统筹,深入落实党政同责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组织学习《四川省食品安全条例》,多次专题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深入一线调研食品安全工作,以上率下落实包保责任,其他市领导按照责任清单积极履职。建立完善评议考核、“两书一函”以及包保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将食品安全纳入巡察监督、综合监督重要内容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人大、政协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题检查以及监督性协商工作。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全市2912名党政干部包保20239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配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14881名,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经验做法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专刊推广。
二
加强风险防控,完善监测体系建设
开展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完成5家涉镉等重金属企业问题排查整改。扎实开展“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实施豇豆药残专项治理行动,完成农产品定量监测4323批次。全力推行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开具合格证70余万张,带证上市农产品70余万吨。加强食用林产品质量管理,监测麻竹笋、核桃和油茶产品及产地土壤170批次。全年监督抽检各类食品8299批次,风险监测17505次,处置不合格及问题食品188批次。开辟特色、鲜活农食产品出口“绿色通道”,检验检疫进出口食品120批次。建成“1+4+78”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市级检测中心成为全省4个区域性农产品质检示范性机构之一。推进粮食质检体系建设,检测粮油样品1700余份,承办的2023年度新收获油菜籽质量安全监测省级集中检验工作获省局肯定。出台《川南片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会商制度》,有力推动川南片区风险监测一体化建设并在全省会议作经验交流。主动承接国家疾控中心工作项目,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食药同源物质消费量调查工作。
三
紧盯关键领域,全力实现有效监管
持续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食品生产企业“把脉问诊”、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等专项行动,探索建立保健食品沙盒监管机制,处置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7407个。扎实开展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整治,督促整改问题282个。推行学校食品安全清单层级化网格管理,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加强网络餐饮监管,网络第三方平台分支机构备案率保持在100%,平台公示信息合规率达98.5%。实行景区食品安全分片包干责任制,开展旅游食品安全检查168人次。全面落实宗教活动场所“明厨亮灶”工作要求,完成建设率达98%。住建、城管、市场监管部门定期联合开展工地食堂和食品摊贩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纪检监察、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先后6次联合开展学校食品安全履责约谈、专项检查。统筹开展“铁拳”“春雷”执法行动,全市受理食品投诉举报1606件,查办各类食品以及农产品安全违法案件771件,罚没款278.24万元,无害化处理不合格农产品500余公斤。加强警企协作,与国际知名食品品牌及多家调味品龙头企业建立协作机制,严厉打击制售伪劣调味品犯罪,查扣成品伪劣调味品1200余件,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连续开展“昆仑”系列专项行动,全年刑事立案42件,移送起诉33件63人,侦破全市首例涉农资领域省厅挂牌督办案件。立案办理食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49件,审理食药品安全违法犯罪案31件65人。
四
强化协同共治,提升综合治理能力
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食品以及农产品网格化监管体系,全市78个乡镇、2136个网格2893名网格员广泛参与食品安全工作。打造食品安全示范乡镇8个、示范市场7 个、示范经营店35 个、示范街区1个。持续推进农产品市场规范化建设,评定A级以上农批市场4个,农贸市场22个,评定率65%。启动内江“互联网+食品监管”平台建设,试点推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入驻“内江市监社会公众服务平台”,实现食品安全“一店一码”信息公示全覆盖。投资1亿元建设“新三推”厨余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项目5个,建成区约5000家厨余垃圾产生单位日产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召集4256名家长组建食品安全社会监督队伍794支,招募食品安全志愿者1425名、食品安全宣讲队队员87人,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宣传培训186场次,展播公益广告600余次。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分主题开展特殊食品网络科普竞赛、食品安全“你点我查”、食品科普知识及合理膳食线上有奖竞答活动,食品安全宣传题材纳入全市法治公园、广场、长廊建设内容,食品安全知识得到广泛普及。《健康最“粽”要,粽子怎么吃才健康》获得四川省2023年科普微视频三等奖。
五
深挖甜城文化,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挖掘内江“甜城”文化底蕴,积极打造“内江牛肉面”“顺河牛肉”等地标品牌,制定出台肉牛羊、内江黑猪和精品蔬菜等产业扶持政策。内江黑猪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甜城味”“资中血橙”成功入选四川省“天府粮仓”首批100个精品品牌名单。制定内江黑猪、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等特色产业产品市级农业地方标准23项、特色产品标准体系9个、团体标准2项。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325个,2436家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平台监管。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动东兴天冬纳入食药物质试点管理。推进关键技术攻关,“血橙柠檬复合发酵酒关键技术研究”等3个项目获省级50万元科技计划立项支持。立足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将“甜味+”食品产业列为四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成功获评“中国甜食之都”称号。出台《内江市发展“甜味+”产业实施方案(2023-2030年)》,实施食品企业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40个,总投资23.46亿元,全市食品专业园区增至6个。泰国天丝红牛、香港昇兴集团、四川鹏瑞达食品等优质食品企业相继落户,年产值达15亿的卤制品生产基地天府烤卤正式投产,全力打造百亿甜味食品产业集群。
编辑: | 唐晓萃 |
校对: | 毛佳莉 |
责编: | 郭扬 |
审核: | 彭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