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推荐
强档
直播

六大重点!2024年内江科技创新工作这样干


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4月9日召开的内江市科技创新大会,明确了今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积极融入成渝中线科创走廊,不断优化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重点,高质高效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入主流、创一流、显风流,为内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具体来说,2024年,内江科技创新工作将聚焦六大重点——


着力融入全省发展大局


围绕全省科技工作安排,对照“十件大事”“四张清单”,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扎实推动内江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市和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支撑成渝地区中部崛起作出内江贡献。


优化科技金融服务,落实《关于促进科技金融“投贷服”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广“天府科创贷”创新应用。


巩固拓展与高校院所的市校(院)合作关系,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引进各类创新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加速内江创新驱动发展。


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结合内江“4+2”主导产业发展基础,找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积极争取国、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探索利用多种方式和手段筹措资金,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鼓励支持富乐华、汇宇等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氢能及新型储能、智能座舱、预制菜、功率半导体、靶向药等新兴产业,鼓励支持医学生物材料(基因编辑猪)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中东欧(内江)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壮大计划,构建科技企业梯次型、全周期引育体系,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研发机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更多高质量的市场主体,加快形成更多创新型产业集群。


着力抓好创新平台提质


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关键性工程,加快建设重点园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积极推进科技孵化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技术交易平台等“双创”载体建设,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创新平台体系。


推动园区转型发展,持续提升三大国家(级)园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承载能力,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


指导四川中科奥格整合创新资源,创建异种移植重点实验室,探索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打造建设国际一流的异种移植全产业链研发生产基地。


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深化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引导内江高新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建强成果转化载体、壮大成果转化人员队伍、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加强川渝毗邻地区协同联动,组织参加“校企双进”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促进企业需求与技术成果精准对接。鼓励企事业单位推进跨区域合作。


结合内江产业发展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引入中试孵化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


鼓励企业申报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筛选优质项目申报省科学技术奖,让更多内江科技成果享誉全川、走向全国。


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包容审慎监管,鼓励创新探索,让企业敢闯敢试,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推动科技创新职能转变的关键抓手,不断增强科技领域重大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持续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制定提升科研绩效、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举措,赋予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


加强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的靠前服务,加快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构建贯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中试熟化、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服务、创新人才支撑的科技创新全链条组织运行体系。


着力强化人才培引服务


深入实施《内江市关于贯彻落实〈四川省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萃青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0)〉的若干措施》,突出“人才+项目+产业”导向,发挥各类创新平台作用,强化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


同时,提前谋划申报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便利办理,做好外专引智工作。充分发挥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作用,为内江科技创新工作贡献智慧。


加大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力度,弘扬科学家精神,积极宣传科技创新模范人物和团队,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徐艳梅
内江融媒记者
报道: 471
张小丽
内江融媒记者
报道: 212
来源:i内江
编辑:唐中明
阅读: 2.6万举报
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