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跨越山海的种子 种出共同的梦想——杨华德成了非洲兄弟的“真朋友”

时间:2024-09-07 18:36:49 来源:i内江


“中非友好穿越时空、跨越山海、薪火相传。”时值金秋,千年古都北京,进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时间。


9月5日上午,非洲布隆迪的天蒙蒙亮,来自四川内江的水稻专家、中国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收看完大会开幕式,收起手机,走向田间。


在布隆迪,杨华德从中国带去的杂交水稻种子和种植技术,让当地水稻单产从每公顷2.5吨左右猛增到9-10吨,这也让他成为布隆迪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国家功勋成就奖”的外国人。在这次峰会的报道中,杨华德的名字反复被媒体提及,他的援非成绩也成为展示中非农业合作的硕果之一。


“让我去!”
——饿过肚子,他想让非洲兄弟也吃饱饭


在布隆迪国家农业示范中心基地里,中国杂交水稻正在拔节孕穗,长势喜人。


每天早上五点半,杨华德都会准时到基地里“报到”,这是他自2015年援助布隆迪以来雷打不动的日常。此外,杨华德每月还要穿梭于46个村落的稻田间。除了赶路,工作期间的他几乎都“泡”在田里。



年届花甲的杨华德,为何还奔走在异国他乡的稻田间?“因为自己淋过雨,不只是想为别人撑起一把伞,而是要努力撑起一片天。”电话那端,他用带着四川乡音的普通话说道。


位于非洲中东部的布隆迪,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但因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粮食产量低,长期被联合国列入重度粮食危机国家名单。


杨华德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踏进布隆迪,到处都是破旧低矮的房屋,长满荒草的农田,光着脚丫乞讨的孩子,很多人家吃不饱饭,他们以木薯和玉米充饥。


这一幕幕,似曾相识,深深刺痛了杨华德——20世纪60年代,杨华德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一个小山村,家中有兄弟姐妹6人,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年幼的他,梦想是“吃得饱饭”。


一名农技人员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1978年,当地派出农技人员来到杨华德所在的村庄驻点,解决水稻低产问题。当年,杨德华家装粮食的柜子第一次“吃了个饱”。


“技术人员不简单呐!”梦想的种子在杨华德心头萌发出人生理想:做个农业技术员,让更多人吃饱饭。


此后,杨华德靠着勤奋,考上了农业院校。毕业后回到家乡,他如愿成为一名农技员。其间,杨华德坚持读研,主攻水稻遗传育种,把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在家乡的田野间。


2013年,农业农村部选派一批农业专家援助非洲。年近半百的杨华德主动请缨。


“我有‘三农’工作经验,有专业技能,让我去!”杨华德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壮志豪情。


从莫桑比克到布隆迪,一去就是11年。其间,因工作任务到期,他有4次回国的机会。但在去与留之间,他每次都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跟着我们干!”
——闯过难关,中国的种子在非洲种下稻浪千重


当前,从旱季向雨季过渡的布隆迪,大部分地区正开始新一季的水稻播种。车子穿行乡间,杨华德望着广袤的田野,陷入沉思……


同一天,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布隆迪农业专家阿尔弗雷德·尼优奎希米拉在北京接受我国媒体的专访,分享由中布两国共同书写的“非洲水稻故事”:


“在中国专家与当地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筛选出适应中等海拔的杂交水稻品种。”


“自2018年起,中国高级专家团队在布隆迪布班扎省设立了杂交水稻减贫示范村。经过6年的努力,整个村庄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


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背后,是杨华德和同事们的真心和汗水。


水稻是布隆迪的主要粮食作物。杨华德初到布隆迪时,当地水稻平均产量每公顷仅两三吨,只有四川的二成至三成。



随后半年的走访,杨华德和同事们的足迹遍布当地15个水稻种植省份,他们发现这里人口密集,雨水充沛,光热条件丰富,有着近2000万亩可耕地,非常适合种植杂交水稻。


布隆迪有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中国有技术优势。这让杨华德坚信:“杂交水稻能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一定能帮助布隆迪解决粮食问题,甚至贫困问题。”


但,仅试种,就问题频出。


靠近赤道的布隆迪,水稻生长周期只有120天,比四川少了30余天,不能照搬国内的种植体系。


此前不少外国专家在布隆迪搞过增产试验,都不成功,村民对中国专家自然也不信任、不支持……


越是困难,杨华德越想要“蹚出一条新路来”。


从选定示范村,到反复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从清理荒地、改造熟地到选育种子、示范旱育秧技术,杨华德和同事们一点点尝试,制定试种方案。经过中国农业专家组反复筛选,“川香优506”,成为在东非审定的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千乡优616等7个杂交水稻品种陆续审定。


2018年,布班扎省基航佳县林格四村,专家组在这里建设了第一个杂交水稻示范项目。


短短半年时间,试验取得出乎预料的成功。试验田平均每公顷水稻产量达10吨,超出当地平均产量三倍多,其中一个超级稻品种创造了每公顷13.86吨的非洲水稻高产纪录,“引起当地轰动”。


“这简直太神奇了,像变魔术一样。”中国杂交水稻的表现,让当地农民心服口服。


如今,林格四村的水稻单产增长136%,人年均拥有粮食900多公斤,全村实现了脱贫。


约翰家有12个孩子。过去,一天能吃上两顿都很不容易。现在,全家人不仅顿顿能吃饱,家里还开了加工厂,孩子们也都上了学。


非洲有句谚语“同路人才是真朋友”。


“帮扶帮根本。”中国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组副组长刘长辉说,每一个示范项目,杨华德都以实效推动示范,让村民得实惠。每每走在村中,村民们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跟他们互动。


“今天的生活是我们过去不敢想的,是中国专家组让我们富起来的。”村民们态度的转变,见证了杨华德当初对村民的承诺:“跟着我们干,你就有希望。”


目前,像林格四村这样的示范村,中国援布高级农业专家组已经建了56个,涉及布隆迪15个省份,受益农户近10万户。不到十年时间,布隆迪的水稻总产量由5万多吨增加至25万吨左右,布隆迪成为非洲水稻增产速度最快的国家。


“我要留下来!”
——延迟退休,矢志实现携手推进现代化的梦想


再过几天,便是杨华德60岁的生日,中秋佳节也将临近。这将是杨华德第11次在异国他乡度过生日和中秋节。


谈及生日愿望,杨华德说不关乎个人。


当前,中布农业合作进入攻坚期:专家组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水稻技术推广和种子工程上。但布隆迪农业基础薄弱,仅靠中国专家组的力量无法实现。


“还是得让农民自己掌握技术。”“要发展,就要培养更多的实用型本土人才。”杨华德将眼光瞄向了布隆迪的青年人群。


和杨华德一样,恩达伊克基也是农民的孩子。几年前,他大学“毕业即失业”,但英语“过关”。2016年,27岁的他被选为农业技术员,开始跟随中国专家学习种植技术及管理知识。由于表现出色,恩达伊克基不仅逐渐成长为推广杂交水稻技术的能手和创业典型,还进入政府工作。


“2019年,这个学生被任命为内政部地方发展司司长时,第一个打电话告诉我。”杨华德坦言,这是他援非期间,印象最深的事。



在中国专家的指导下,更多当地青年拥有一技之长,生活有了新方向。最近,杨华德格外关注一个名叫戈登的年轻人。戈登农学专业毕业后,就跟着中国专家学习水稻种植技术及管理知识,个人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升,现已担任执政党鲁塔纳县的县委书记。杨华德相信,以戈登的努力和才干,他还会有更大的发展,为当地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些农业青年人才的成长,让杨华德感到骄傲和自豪。他和同事们从当地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青年带头人,纳入“人才项目”进行培养。其中,70名年轻人已成功“出师”,还有40名正跟着专家组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青年带头人,还有示范村农户、大学生。问起在布隆迪8年多总共教出了多少“徒弟”,杨华德顿了一下,笑着说“数不清了”。


对布隆迪的孩子们,杨华德悉心指导。而对远在家乡的独子,杨华德却缺席了他的婚礼。“能做丈夫的坚强后盾,这也是一种幸福。”杨华德的妻子杨菊芬也时常教育儿子要理解父亲、支持父亲。因为她明白,“他的心一直在非洲。”


今年8月初,杨华德因工作原因回国,发现家乡“变化太大了”。四川和内江就是中国发展的缩影,正阔步迈向现代化。在他看来,“现代化”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中国与布隆迪,正在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携手推进现代化”。


随着布隆迪人才培养与技术推广难题的逐步解决,杨华德又在思考新的问题——种子本土化。


就在10多天前,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中国农业专家组选育成功布隆迪杂交水稻品种,实现三系配套。这意味着从此可以在布隆迪开展本土化育种和生产种子,这也是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非洲转移的成功典范。


花甲之年,本该考虑退休安享晚年。但早在2022年,杨华德就提前办理了延迟退休手续。问及什么时候回国,杨华德笑着说“只要国家需要、身体允许,我就要留下来”。


电话那端,片刻迟疑后,他缓缓道出了生日愿望:“慢则五到七年,快则三五年,布隆迪水稻的杂交化率就能达到70%,基本上可实现全国粮食自给自足。”


“黄皮肤汉子的执着,让黑皮肤的兄弟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意。”今年4月,杨华德荣获“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


当夜色渐渐褪去,第一缕晨光轻盈地洒向布隆迪大地上时,杨华德又利索地挽起裤腿,走向希望的田野……

记者:刘小玲 张小丽
编辑:唐中明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