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有味 共享东兴好“食光”
时间:2025-10-04 19:50:00 来源:i内江“大千故里甜食之都”,内江的美食版图镌刻着蜀地文明的密码:从汉代“资中冬尖”的盐商传奇,到盛唐“蜜饯技艺”的宫廷贡品;从张大千笔下“干烧鱼”的文人雅趣,到码头船工灶台“牛肉面”的市井烟火。今天的美食之旅来到了第二站——东兴区,接下来请跟随记者的镜头,在东兴区的街头巷尾,探寻那些藏在烟火气中的美味吧。
记者 龙朝阳:
东兴区的美食遍布街头巷尾,从本地特色到各地小吃,应有尽有,接下来跟随我们脚步,开启一场充满惊喜的寻味之旅。
在东兴区椑木镇,一股浓郁的米香总能勾起食欲——这香气源自内江名小吃、非物质文化遗产“板板桥油炸粑”。这份传承超百年的美味,外酥内软、油而不腻,早已刻进内江人的记忆基因。
相传,清朝光绪年间,陈松廷先生在板板桥头开了第一家店,这门手艺就这样传到了今天。制作油炸粑步骤讲究,糯米需提前浸泡,蒸透后趁热捣成糍粑;绿豆煮熟后拌入花椒、盐等调料,揉成丸子馅心。取糍粑为皮、绿豆为馅,压成圆饼入锅炸至金黄,刚出锅的香气能飘出几条街。
凭借过硬口感,板板桥油炸粑不仅线下畅销,也被搬到线上平台。如今每日销量超2000个,让在外打拼的内江人,随手都能用一口油炸粑解乡愁。
畅游沱江河,不尝一口地道的河鲜自然说不过去。在东兴区郭北镇,承载着两代味觉记忆的“瓦片餐馆”就是吃鱼的好去处。这家经营了四十多年的老店,从最初的瓦房蜕变为整洁餐馆,环境在变,但食客追捧的“鲜”味始终未变。
瓦片餐馆负责人王英:
我们的菜谱就是鱼为主,鱼跟肥肠为主,我们的名称(店名)以前是没得的,然后是那些消费者给我们安(起)的“瓦片鱼”。
现点现杀的活鱼,洗净去腥码味,然后用本地红薯粉上浆,新鲜肥肠在锅底爆香后,配以醪糟、老酸菜加水煮沸,待各种调料的味道充分激发,再将裹满红薯粉的鱼片下锅。在浓郁汤汁的浸润下,3分钟后,一道鲜嫩爽滑的肥肠鱼就出锅了。据王英介绍,店里的青椒鱼、家常鱼、火锅兔等菜品一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之所以能牢牢锁住新旧食客的胃,关键还在于他们对食材的讲究。
瓦片餐馆负责人王英:
消费者对我们(很)信赖,必须要负责,因为这个是食品安全。
除了藏在乡镇的老味道,东兴城区值得打卡的美味也是数不胜数,在东兴区五河路,廖记肥肠鲜血旺两道“夹不起来”的菜,便是众多食客难以割舍的舌尖美味。
屠场买回的新鲜猪血,简单分成巴掌大小的块状,在大锅内用清水慢煮,让猪血中的油脂在小火中“浮出水面”,把鲜嫩口感的缔造丢给时间……用自制豆瓣酱给排骨码味,把本地红薯粉用开水调成浆糊,二者快速搅拌迅速上浆后,再逐一放入小火熬制的清汤中,随着汤底的升温,琥珀色的排骨逐渐被晶莹剔透的外衣包裹。
随着食客进门,看似不起眼的猪血,在肥肠、红油、炒黄豆、香葱、香菜的装饰下变得惊艳无比,而浑圆Q弹的排骨滑肉则在各种时令蔬菜的映衬下变得清新淡雅。
廖记肥肠鲜血旺餐馆负责人 廖顺迪:
我们的招牌菜就是血旺,廖记肥肠鲜血旺,肥肠鲜血旺主要是以新鲜,肥肠都是当天我们的供货商在屠场里面去收购,新鲜肥肠、肚头、腰花都是当天的新鲜内脏,像我们的火爆系列,就是家常炒菜这一块,在当地,这周边来说,不管是口碑、品质,各方面都是很好的。
记者: | 代勇 黄正华 龙朝阳 钟欣航 |
编辑: | 张寒 |
责编: | 王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