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煤矿工业遗产群的守护与新生
时间:2025-08-28 19:50:00 来源:i内江在威远县山王镇黄荆沟片区,威远煤矿工业遗产群静静矗立,这里不仅见证了中国煤炭工业的变迁,更承载着几代人的奋斗记忆。如今,通过精心保护,这些老厂房正以全新姿态讲述着跨越时代的故事。
记者探访的第一站,是由旧食堂改建的威远煤矿陈列馆。馆内8个篇章的展陈,以历史照片、档案和文物为依托,串联起煤矿从1940年抗战中诞生,到20世纪60年代的辉煌,再到转型发展的完整历程。冯玉祥将军到访时留下的赠礼与献金收据,诉说着矿工的爱国情怀;“女子测绘队”三年完成的34幅地形图等成果,展现着威煤人的奋斗精神。
走出陈列馆,映入眼帘的就是工业文化广场,二号与三号立井井架依旧矗立,与《煤与火》雕塑构成独特工业图景。80米长的浮雕墙,用18组画面浓缩了煤矿的峥嵘岁月。这片曾是井口与机修厂的区域,如今成了居民休闲的乐园,老设备化身露天展陈,让工业记忆融入日常生活。
餐馆老板 雷大彬:
我干了三天,(井下)走路都要走两个多小时,这是木料厂,那边就是专门给井下做那些檩子下去的,这儿就是车班了,这里上班那些绞车房,都在这一团。
沿着坡道下行,威远煤矿火车站的C2型蒸汽机车与“寸轨”铁路格外醒目。1958年建成的“坭黄铁路”全长7.8公里,虽然762毫米的轨距仅为标准轨距的一半,但这里曾是煤矿运输的生命线。如今虽已停运,作为省级文保单位,仍默默见证着那段繁忙岁月。
从2018年至今,1.09亿元保护资金的投入,让遗产群焕发新生。修复的时代标语、加固的苏式办公楼,与专题片、宣讲队、研学活动共同构成保护体系。这里已成为“三威”工业文明的活教材,夕阳下的广场欢声笑语与陈列馆里的泛黄档案,共同延续着“团结、勤劳、拼搏、奉献”的威煤精神。
记者: | 向素玉 代勇 |
编辑: | 张寒 |
责编: | 王雨 |
评论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