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老摊位:烟火气里的热爱与坚守
时间:2025-08-04 19:50:00 来源:i内江行走在我市的街头巷尾,在喧闹与静谧交织的角落,邂逅了一个个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摊位。从藏于深巷的手工小铺到立于闹市的便民小摊,这些老摊位不仅贩卖着地道风味与特色物件,更藏着摊主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
现场同期声:
还是这样!好,老样子。
在市中区河坝街假日酒店对面的三岔口,有一家开了二十多年的小摊面。其面摊没有正式店名,被街坊邻里亲切地称为河坝街老摊面。每当破晓时分,刘正勇、邱先容夫妻俩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揉面、备料、熬汤,每天,他们都要准备好五十斤面条的食材。
市民 舒向:
这里人多,味道好,每天上午很多人,老板只开半天,我每天早上都来这里吃,360天几乎每天来。
在市中区梅家山体育馆出入口的灰水粑摊前,竹制的簸箕里整齐码着刚蒸好的灰水粑,米白色的团子裹着一层薄粉,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摊主刘平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开张,老顾客们都知道,她家的灰水粑必须趁早来买,每天现做的一百份,很快就会卖完。
在市中区中央路巷子里的一个小摊位前,赵旭和李雨婷正在售卖糕点,这份事业是他们从父母手中接过的,延续至今已经有26年。每天下午三点,夫妻俩准时出摊,掀开盖着糕点的透明食品布,纯手工制作的沙琪玛、蒸蛋糕、油糕、龙眼酥、鸡冠粑惹人垂涎。
摊主 李雨婷:
主要是一种传承,更多的是一种情怀,想把这种情怀传承下去。我们也不想让这种东西(糕点手艺)失传。
这些散布在内江街头的老摊位,或许没有精致的装修,却有着最动人的烟火气。摊主们日复一日守着摊位,重复着熟悉的工序,不为追逐潮流,只为守住那份对手艺的热爱、对街坊的情谊。正是这份热爱,让这些老摊位成为甜城街头一道温暖的风景线,也让城市的记忆有了具体的味道和模样。
记者: | 何佳倩 |
编辑: | 唐贞 |
责编: | 王雨 |
评论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