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钢铁长轨上的“智造”突围
时间:2025-05-19 19:50:00 来源:i内江他投身铁路配件制造事业十七载,致力于产品生产工艺和技术革新,主动求变、大胆创新,在国内铁路行业率先应用机器人生产弹条,助推企业轨道交通高端零部件产业迈向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让“小巨人”企业涌动新质生产力。他就是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供应保障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刘伟。今天的《甜美内江劳模工匠》专栏,让我们一起去聆听“全国劳动模范”刘伟的“智造”故事。
在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厂区内,一排排机械手臂有条不紊地运转,把一根根金属原材料压制成型。在公司数字化指挥中心,刘伟和同事们将整个生产线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该公司从传统手工生产不断向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转型,得益于刘伟和团队敢为人先、探索创新,推动系列关键设备自动化,促进数字化指挥中心实现数据共享化、生产流程自动化、系统集成一体化、生产指挥可视化和分析决策科学化。2009年初,在刘伟的建议下,公司启动弹条自动化生产线项目,他带领团队历时一个月才敲定可行性方案。为确保成功建线,刘伟查阅海量资料,钻研相关配套机构的设计要点,在国内率先实现高铁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的自动化,单条产线年产量超1500万件。
同事 邓建军:
他工作能力强,做事认真负责,带领我们攻坚克难,完成6条弹条生产线的自动化升级改造;他专业技能水平高,不厌其烦(地)指导团队年轻人进步,是年轻同志学习的榜样。
2015年,刘伟担任公司新园区建设的工艺优化筹备组组长,负责生产线布局设计、工艺优化。他带领组员学习数字化工厂相关软件、6S管理模式和各种标准等。团队先后完成建设了设备自动化恒压集中冷却系统和动车组粉末冶金闸片、预应力锚杆等自动化生产线及工厂智能制造在线监控系统。
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宇才:
刘伟同志在专业上精益求精,凭借扎实的功底啃下技术硬骨头。在带领团队攻关的时候,他能以身作则,坚持在一线搞技术研究,让人敬佩。
如今,以刘伟名字命名的劳模工作室正发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作用,持续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该工作室累计创新攻关132项、创新成果35项,累计获授权发明专利346项,为公司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夯实了技术基础。
刘伟:
下一步,我将带领团队。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高的工作标准,立足岗位,积极作为,在技能提升的道路上不断锤炼自己,为我国铁路事业建设和内江“装备+”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编辑: | 张磊 |
责编: | 王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