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篼女足”圆了全国冠军梦——专访资中女足主教练肖瑞琪
时间:2025-11-11 22:27:38 来源:i内江
资中女足,内江体育的金字招牌。在近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女子U15组)中,资中女足作为四川省唯一参赛队伍,历经多轮激烈对抗,最终在决赛中完胜劲旅江苏队,拿下“复仇之战”,并创造了资中女足在全国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成绩。

11月10日,球队结束短暂休整后正式复训,记者走进资中女足位于资中县体育场的训练基地,与主教练肖瑞琪深度对话,探寻资中女足夺冠背后的故事。

谈比赛:
卧薪尝胆两年,做足准备拿下“复仇之战”
记者:肖教练,祝贺资中女足拿下全国“体校杯”冠军!这次夺冠创下了球队历史最佳成绩,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这次比赛的相关情况?
肖瑞琪:这次决赛对阵江苏队,可以说是我们的“复仇之战”。两年前的“体校杯”,我们在半决赛点球中不敌江苏队,最终获得全国第三名,那也是当时的历史最佳成绩,但是没有拿到冠军,还是很遗憾。
这次参赛,一路走下来,我们压力都很大。资中女足,早在我还是女足队员时就拿下了省运会冠军,这些年各种比赛战绩辉煌,名声在外,大家都习惯性认为,我们拿了冠军才算正常,拿了第二名,我们教练都不开心,这种就是自己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同时,小组赛要场场争第一才能稳妥出线,小组赛的第二名要抽签,只有两支能晋级,还要比净胜球,这就麻烦了。以往比赛,我们场场都会在家长群通报成绩。这次比赛,我们闷着头打,直到最后决赛成绩出来,才敢跟家长们说。
三场小组赛中,我们先后战胜陕西留坝、大庆体校和广东梅州队,成功以小组第一强势晋级。在随后的淘汰赛中,我们在四分之一决赛中淘汰江西体校,继2023年后再次闯入全国四强,然后在半决赛击败鄂尔多斯体育职业中学,强势晋级决赛,最终和江苏队这个“老相识”在决赛场上相见。

为了拿下这次“复仇之战”,赛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决赛前,我们教练组熬夜看了6个小时的江苏队重点比赛视频,然后剪辑出精华片段,在比赛前一天召集队员学习研究,逐个细节布置战术,还特别针对点球做了准备,让球员们对对手了如指掌,知己知彼。
比赛上半场,我们压着对手打,但江苏队防守硬朗、反击迅速,双方0:0战平。中场时,我们调整了战术,提醒队员利用高原体能消耗大的特点,耐心消耗对手。比赛60分钟时,我们换了两名队员猛攻,鼓励队员在这个时候要敢于冒险。比赛进行到70多分钟,对方禁区犯规,我们获得点球机会,成功进球。随后,凭借一脚力量十足的远射破门,我们最终以2:0锁定胜局。
那一刻,队员们哭着拥抱在一起,我想起这两年的付出,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
记者:这次比赛,小组赛出线规则严格,后续淘汰赛也是连轴转,球队是如何应对高强度赛程和高原环境的?
肖瑞琪:赛前,我们最担心的就是高原适应和体能问题。泸西基地海拔不低,队员们刚到的时候有轻微高原反应,训练后恢复慢。我们立刻调整训练强度,增加心肺功能训练,每天监测队员身体状况,饮食上也做了细致安排,比如提醒补水、搭配水果和运动饮料,完全按专业队的标准来。
赛会制比赛的特点就是赛程紧凑,一场一场连轴转,对体能是巨大考验。小组赛四天打三场,队员们休息时间很少。我们利用比赛间歇搞了小型团建,比如做互动游戏,既不让大家一直睡觉、看电视,又能提升团队凝聚力。在训练上,我们借鉴了去日本学习的体控训练和思维训练,在热身环节就让队员专注于技术和球感,避免他们胡思乱想,过度紧张。
心理调节也很关键。决赛前大家都很紧张,毕竟是第一次进全国决赛。我们没有批评这种紧张,反而告诉队员“紧张”是因为想赢,“很正常”。我们开了个交流会,让队员分享缓解紧张的方法,有人说看书,有人说听音乐等等。我们通过科学的热身和战术部署,让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比赛本身。家乡的各级领导也给我们减压,鼓励我们“进前二就已经创历史了,放开打”,这种宽松的氛围反而让队员们发挥得更好。
记者:两年前,资中女足在点球时不敌江苏队,这次成功“复仇”夺冠,备训中球队做了哪些针对性提升?
肖瑞琪:两年前的“体校杯”未能晋级决赛后,我们就给自己定了目标——努力从“二流球队”晋级到“一流球队”。这两年,我们没停下学习的脚步,我去日本交流,其他教练去德国学习,把国际上先进的训练方法带回来,不断改革训练模式,以备再遇强队之时,能够打出我们自己的风格。
技术上,我们针对上次暴露的传球失误、防守站位问题,每天安排专项训练,通过反复观看比赛录像,让队员自己找问题、解决问题。战术上,我们不再只依赖主力,而是重点打磨替补阵容,确保换上去的队员能立刻发挥作用。这次决赛换上去的两名队员,正好针对对手短板完成了突破,也证明了我们的方向是对的。
其实这两年最大的变化,是队员们自信心的提升。从2023年第一次参加全国赛事拿到第三,到今年夺冠,她们慢慢相信自己能和强队抗衡,这种心态上的成熟,比技术提升更重要。
谈夺冠:
“背篼女足”文化支撑
荣誉属于所有为资中女足付出过的人
记者:作为一支县级体校球队,能从全国24支精英队伍中脱颖而出,你认为球队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肖瑞琪:我觉得是“传承”和“拼劲”。资中女足有“背篼女足”的精神文化支撑,从1986年“背篼女足”开始,一代又一代人的铺垫,成就了我们的今天。我们这拨教练,也都是从资中女足走出来的,亲历过“训练前割草、晚上靠家长拉电灯照明”的艰苦岁月,这种能吃苦、敢拼搏、不放弃的精神已经刻进骨子里了。

现在的队员们也继承了这份拼劲。我们是为数不多的县级参赛队,对手大多是省体校、俱乐部梯队,硬件配置和后勤保障比我们好太多——我们是“低配版”的教练组,既要承担教练工作,也要负责后勤生活,但大家从没有怨言。进决赛时,大家都很激动,打赢江苏队是我们卧薪尝胆两年的目标呢!队长跟我说,“我们从来没进过全国前二,这次一定要拼回来。”这种全员一心的凝聚力,是我们赢球的关键。
另外,青训体系的完善也很重要。我们建立了五级梯队,从10岁到16岁全覆盖,不会再出现人才断代问题。我们从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始选拔进行启蒙,让娃娃们从小感受足球。同时,我们的“体教融合”模式,解决了娃娃们的升学后顾之忧,也争取到了家长们的支持。
记者:作为主教练,你觉得这次夺冠对资中女足、对当地青少年足球发展有什么意义?
肖瑞琪:这次夺冠是资中女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不仅创下了历史最佳成绩,也会让更多人关注到县级体校的足球力量。
以前,很多人觉得县级球队打不过省体校、俱乐部,但我们做到了,这能激励更多小球员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实现梦想”。

同时,这份荣誉属于所有为资中女足付出过的人——前辈球员、教练、家长,以及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它证明了资中女足的青训之路是对的,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坚持“体教融合”,让足球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另一条通道。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孩子通过足球走出资中,让全国都知道“资中女足”的名字。
我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支持孩子踢球。以前招生要费很多口舌,随着我们在高水平赛事中亮相并取得成绩,知名度不断提升,现在有家长主动带着孩子来训练基地,想加入我们。随着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和加大投入力度,我们有了新训练场地和更好的后勤保障,这些都会推动资中青少年足球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谈将来:
夺冠只是起点,将创造更多历史
记者:才结束比赛,球队回到内江仅休整一天就开始复训了,接下来有什么目标和规划?
肖瑞琪:复训安排得这么紧凑,是想让队员们尽快从夺冠的喜悦中冷静下来,保持竞技状态。接下来要全力备战2026年省运会,争取夺冠。
长期规划还是围绕青训和人才输送。一方面要完善五级梯队建设,和小学、初中深化合作,选拔更多有潜力的苗子,让资中女足的人才源源不断;另一方面要提升教练团队水平,定期组织教练参加专业培训,邀请外地优秀教练来指导,把国际先进的训练理念落地。
我们还想加强对外交流,多和上海、江苏、深圳这些强队打友谊赛,让队员们多积累比赛经验,开阔眼界。最终目标是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省队、国家队输送队员,让资中女足成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的劲旅,把“背篼女足”的精神品质一直传承下去。对我们而言,这次夺冠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希望未来能为国而战,拿下世界杯冠军,创造更多历史。
| 记者: | 张小丽 刘小玲 |
| 编辑: | 唐中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