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专栏|内江市严陵镇人大:让每一名代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和谐的“稳定阀”、发展的“助推器”
时间:2025-07-17 20:10:12 来源:i内江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严陵镇是内江市威远县城所在地,辖区人口密集、社情民意多元,既有老城区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有新城发展的治理挑战。近年来,严陵镇人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实践活动,创新履职载体、深耕基层治理,努力让每一名人大代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和谐的“稳定阀”、发展的“助推器”。
听民声、聚民智
打造民意收集“立体网”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人大代表工作的着力点就在哪里。严陵镇人大创新构建“立体化”民意收集体系,确保群众呼声“听得到、传得快、办得实”。
民意如何收集?严陵镇人大打造1个镇级“代表之家”、5个片区联络站和N个流动服务点三级网络,由156名代表全员划分“责任田”,常态化开展“代表接待日”等活动,让民意触手可及。
古城片区人大代表刘忠敏在片区联络站走访中发现,新义东路与308省道交叉路口因车流量大、车速快,一年内发生多起交通事故。她联合16名代表实地勘察3次、专题会商2次,并积极反馈争取,推动在该路段增设交通信号灯,保障群众出行安全。自交通信号灯投入使用后,该路口实现了“零事故”。
如何将群众“心上事”真正办在群众心坎上?针对群众习惯“围坐拉家常”的特点,严陵镇人大推出“板凳议事会”“院落恳谈会”,把议事桌搬到小区院坝、田间地头,集思广益,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让大家的“金点子”成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其辖内城南农贸市场建于上世纪90年代,设施老化破损,加之缺乏管理,导致环境脏乱,群众反映十分强烈。为解决这一问题,代表们召开了12场院落会收集意见建议,并全程参与改造方案设计,推动市场于今年5月改造完成。300个新增摊位、安全便利的电梯扶梯、规范有序的农民自产自销区等,让农贸市场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还建立‘收集-交办-督办-评价’全链条机制,配套‘代表评部门、选民评代表’双评议制度,确保民情反映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严陵镇人大主席喻丹介绍,去年,该镇通过这一机制解决农田水利、道路亮化等问题9个,平均办理周期压缩至7天。
破难题、促和谐
激活基层治理“微细胞”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人大代表既是“监督员”,更是“参与者”。严陵镇人大推动代表力量下沉网格,让治理难题在“家门口”化解。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针对老旧小区改造“众口难调”的痛点,严陵镇人大实行代表包楼栋,由50名代表联系结对18个小区,既当政策“宣传员”,又当矛盾“调解员”。天府厂小区管道老化、地面积水,居民意见较大,改造过程中,人大代表张英、倪霞挨家挨户解释方案,引导群众积极支持改造、参与改造,推动更新管网1700米、硬化路面2000平方米、新增休闲桌椅,让小区实现蝶变。
在纠纷调解中,人大代表发挥着重要作用。锦绣家园小区因车位紧张引发纠纷,人大代表兰俊牵头制定《停车管理公约》,协调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规划建设停车位86个。矛盾化解后,业主送来锦旗:“人大代表办实事,停车难题不再难!”
在排危解困中,人大代表守护着群众安全。去年汛期,舒馨家园小区边坡突然垮塌,镇人大主席团赓即向上级汇报反映,设置封锁隔离带,并连夜协调资金20万元,1个月内完成抢险。
办实事、暖民心
绘就幸福生活“新图景”
人大代表孙新忠的生猪养殖基地内,一头头生猪膘肥体壮,托起他致富的希望。作为当地的养猪大户,通过发展、推广生猪产业,他帮助23户脱贫户年均增收3200元。
在严陵镇人大的人大代表中,还有不少这样的促发展先锋。
通过探索代表联农带农新机制,严陵镇人大培育了一批带头创业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人大代表,推动桑葚、香葱、黑山羊、绿色粮油等成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名片,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在常态化开展的“代表进企业”活动中,人大代表们积极宣传政策,努力搭建政银企对接桥梁,为红卫橡胶、民富密封件等22户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我们将持续做好代表工作,继续发挥人大代表植根人民、来自人民的天然优势,以‘十个一’活动、‘三助’行动等为载体,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工作走深走实,在助力‘美乡优城、共同富裕’惠民活动中树立人大代表良好形象,为基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贡献力量。”喻丹说。
记者: | 陈莉萍 |
编辑: | 唐中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