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让农村保持该有的样子
时间:2024-08-20 16:17:29 来源:i内江随着文旅行业的升级和重构,农村已经成了不少人出游的首选。无论是瓜果飘香的农家小院,还是鸡鸣鸟叫的自然之音,这些区别于大城市忙碌嘈杂的宁静和谐,总是魅力无穷。这一现象的出现,在于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的显著改善。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很多人心中的乡村生活写照,它们不仅代表着生机与活力,也是乡村特色的重要载体。但我们也不得不重视,个别地区在对人居环境改善过程中“照本宣科”,一刀切生硬执行各项标准和政策,不尊重农村生活实际,不“讲究”地方习俗,让灵动的“乡音”“乡容”渐行渐远。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不仅是提升农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方式,也成了推动城市与农村相互融合的重要手段。当前,第二批目标镇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在内江如火如荼开展,保留农村该有的样子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农村的魅力在于生动多彩,比如各不相同的小院、花草的错落生长、家禽家畜的“嬉戏打闹”……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各地的“千差万别”,因地指引,精准施策,拒绝“套路”。
回看过往经验,不少地方已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提升模式。资中县鱼溪镇红莲村的“幸福里小院”依托五指山农旅康养生态园、百亩火龙果基地、百亩资中血橙、观音寺等优质农文旅资源,主打“松弛感”,以新中式小院留住客人喝喝茶、钓钓鱼;市中区朝阳镇下坝桥村,则以黄鹤湖美景为核心,着力提升周边环境,不仅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到访,还留住了一部分人在此租房长住。
事实证明,保留农村该有的样子与实施农村面貌改善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根据地方特色巧作为、善作为,是可以得出1+1>2的效果。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在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过程中,必须尊重他们的实际需求,多听听他们的声音,从住房功能的完善到基础设施的提升,从室内现代化到室外鸟语花香,以每一处细微的变化换取可感的成效,不但让村容村貌整洁有序,也能留住浓浓的“乡土气”、烟火气。
| 记者: | 兰萍 |
| 编辑: | 唐中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