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为美好生活“加分”!内江“两网融合”实现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时间:2024-05-22 19:45:50 来源:i内江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一直是个难题。


近年来,经过摸索和实践,内江找到了一副治理这个顽疾的“良方”——大数据跑起来,两网融合串联收运全过程,推动生活垃圾明来源、有归处。


5月22日,记者来到东兴区水岸名邸小区,中庭内一个不大的玻璃房子引人注意,“碳小岛”几个字表明了其身份。



“这是用来放置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此时,正在开展回收工作的“岛主”刘义边演示边介绍。水岸名邸小区日产生活垃圾约0.9吨,其中有大量的可回收物和少部分有害垃圾。为解决居民垃圾处理的后顾之忧,他会定期在“小岛”内开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回收。回收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甜城码上收”模式扫码回收、智能称重、数据同传、远程结算,并同步换算减碳量。数据同步上传至内江市数字化城管中心大数据平台,为后续转运处置提供信息基础支撑。


只见刘义将货物放上配置的智能秤上称重后,居民手机上“甜城码上收”APP内实时显示重量、交易金额等相关信息,实现买卖双方都“明明白白”交易。


不到1分钟的“交易”过程背后,是大数据赋能释放的效应。


记者从市城管执法局了解到了其中的“奥秘”。


“其中,涉及两个系统的破壁融合。”据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内江探索出“甜城码上收”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新模式,以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为突破口,遵循“高低价值可回收物应交尽交、有害垃圾无偿交投”原则,每个交投主体(个体市民、机关单位、经营商户等)以“扫码预约”进行线上呼收,以“自动感应”进行智能称重,以“信息同传”进行网上结算,变传统回收为线上交售,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参与。针对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通过“三定一撤”等方式实施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回收的生活垃圾去哪里?内江授权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加入“甜城码上收”模式,统一配备车辆和智能秤,听到居民“呼叫”便上门回收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就近运至由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挂牌的“绿岛”,进行初次分拣和暂存,达量后整车交售4个大型分拣中心,进行细分打包。


“两网融合”实现“三方共赢”:上门回收,居民足不出户可处理家里的“废物”,并换取相应收益,目前已有10万名住户加入“甜城码上收”;配备专业设备,通过“价差收入、低值补助”,吸引了76家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参与,逐步实现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参与”的转变;稳定的“货源”推动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西部玻陶特色产业园等相关园区、企业效益提升,年处置可回收物17万余吨,实现经济价值约1.2亿元,推动可回收物“变身”资源。内江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厂、海诺尔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年处理厨余垃圾8万余吨,全部用于提炼生物柴油原料和沼气发电,年焚烧其他垃圾90万余吨,实现上网电量约4.2亿度,推动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化身”能源。


方法用对,效率翻倍!据悉,目前内江已初步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资源化利用率达86.7%、回收利用率达40.02%,原生生活垃圾全部实现零填埋。内江还将继续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培养市民垃圾分类习惯,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让每一个人都能为美好生活“加分”。

记者:兰萍
编辑:唐中明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