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有岗位!四川省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9日开始报名
时间:2023-12-07 10:53:54 来源: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江粉儿从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人事考试”专栏获悉,四川省2024年度将选调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有部分岗位工作地点位于内江,详情如下。
四川省2024年度
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一、选调名额
2024年度全省选调名额为1022名(详见附件1)。
▲点击查看选调计划表完整版
二、选调范围
(一)国家各部委属、各省(区、市)属高校(即2023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校名单中主管部门为国家部委或各省〈区、市〉的高校,详见附件2)和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科研院所等2024年毕业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应届毕业生,具体包括:
1.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应届毕业生;
2.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应届毕业生;
3.四川省定向培养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应届毕业生(非在职)。
(二)在四川参加“大学生村官”(限全省统筹选聘人员)、“三支一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人员中,2023年12月9日前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且担任过建制村(社区)“两委”常职干部的人员(不含任期未满中途卸任人员),以及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且在服务期间获得过县(市、区)及以上党委政府及部门表彰的人员(以下简称“服务基层项目人员”)。
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在服务期内有被借调到县级及以上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工作、就读全日制研究生等情形的,借调(帮助)工作时间和就读时间不计入服务年限。
三、选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二)对党忠诚,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党爱国,有理想抱负和家国情怀,甘于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奉献。
(三)作风朴实,诚实守信,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服从组织安排。
(四)学习成绩优良,按期毕业并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应毕业证和学位证。
(五)18周岁以上,应届博士毕业生32周岁以下(1990年12月9日至2005年12月9日期间出生),应届硕士毕业生30周岁以下(1992年12月9日至2005年12月9日期间出生),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25周岁以下(1997年12月9日至2005年12月9日期间出生)。“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具有参军入伍经历人员相应放宽3周岁。
(六)应届毕业生须符合选调职位条件且具备下述条件之一:①加入中国共产党(含预备党员);②具有参军入伍经历;③院(系)级及以上“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优秀研究生”“优秀硕士”“优秀博士”);④院(系)级及以上“优秀学生干部”(或“优秀研究生干部”);⑤院(系)级及以上“优秀团干部”;⑥院(系)级及以上“优秀毕业生”;⑦校级及以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对象;⑧取得省级“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⑨获国家级奖学金;⑩大学期间担任班长及以上学生干部已满一学年以上(含班级班长,班级团支部、党支部书记,校、院〈系〉学生会〈团委、研究生会〉主席、副主席〈书记、副书记〉,校、院〈系〉学生会〈团委、研究生会〉各部部长、副部长等相应副职及以上,校、院〈系〉协会〈社团〉副职及以上)。上述条件均须在2023年12月9日前取得,其中③至⑩项条件须为2023年12月9日前在大学就读期间取得。
(七)“服务基层项目人员”须工作表现好、无不良反映,2023年12月9日前加入中国共产党(含预备党员),未曾享受优惠政策录用为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在参加服务基层项目前取得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
(八)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九)符合法律法规和招录职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四、选调程序
本次选调采用网络方式报名。报名时间为2023年12月9日至12月15日上午8:00,报名网站为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人事考试”专栏(https://scpta.com.cn/)。
五、考试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考试总成绩按满分100分计算。笔试、面试成绩分别占考试总成绩的50%。
(一)笔试
笔试时间为2024年1月7日(星期日),笔试考场设在成都市,具体时间、地点详见本人准考证。
(二)面试
面试时间暂定为2024年3月中下旬,由各市(州)党委组织部组织实施(具体面试时间、地点由市〈州〉党委组织部另行通知)。
网络报名技术咨询电话:028-60662620、028-86740101、028-86926430、028-86626583。
编辑: | 唐晓萃 |
校对: | 毛佳莉 |
责编: | 郭扬 |
审核: | 程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