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聚产兴 才汇东兴
时间:2023-11-28 20:45:19 来源:i内江数据显示:内江市东兴区人才总量从2021年的7.12万人增长至目前的18万人,同比增长152%。
东兴区人才总量快速增长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发展逻辑?
从内江大合创新园区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魏吉元的故事里可以窥探一二:1个月前,还在上海某大型企业就职的招商人才魏吉元收到了东兴区的“邀请函”。看清中国产业转移方向的他,对东兴区满满的引才诚意、优渥的人才政策、广阔的发展空间、宜居的生活环境甚是“心动”,随即奔赴而来。
作为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东兴区以人才“蓄水池”为切入口,引进服务外包产业专业运营商大合创新团队全程指导产业发展。目前,该产业已引进企业32户,新签约项目7个,规划席位超2700席,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43.9%。
魏吉元的加入,为大合创新招商团队再添一员虎将,也为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增添活力。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这正是东兴区“人聚产兴,才汇东兴”背后蕴藏的发展密码,也是东兴区建设全省基层人才工作先行区的发力重点。
党管人才,做强人才先行“基本盘”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创新发展的关键,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顶层谋划是引擎。
东兴区始终把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作为区委“一号工程”,编制《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地核心区建设方案》,实施“一园一策”“一企一策”。
为抓实“一把手”领办人才工作,区委主要负责同志每季度召集调度、分管县级领导每月目标化督办,清单式、项目化推动建设任务。同时,在6个重点部门、17个镇(街道)设置专职人才工作者,12个重点村创新设置产业专员,构建起区、镇、村三级抓人才工作的格局。
聚焦体制机制等 6个方面,东兴区创新开展示范镇(街)创建,第一批4个示范镇已创建成功。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和农村面貌改善等重点领域,打造产业人才之家、人才街区等示范点,以点带面,产才融合磁场效应不断提升。
精准引才,形成人才集聚“新高地”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聚四方之才。
东兴区坚持“主导产业发展到哪里,人才工作就布局到哪里”,精准引才,形成人才集聚“新高地”,为特色产业发展赋能。
强化高端人才引领——
借力未言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婷婷产业团队,帮助引进服务外包头部企业13家,推动服务外包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成产业园区37.3万平方米,2023年产值有望突破20亿元,同比增长96%。
引进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菌类药材研究所所长、道地中药材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罗霞博士,助力“内江天冬”成为西部首个道地中药材新华社民族品牌。
今年,东兴区又新聘请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建筑系主任赵炜等9名专家担任东兴区“特聘专家”“招商顾问”“引才大使”,为人才“蓄水池”注入新的活力。
强化青年人才支撑——
依托服务外包产业园,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产品直播基地,集聚20余名青年网络达人开展助农直播带货等活动,实现交易额28亿元,有效服务乡村振兴。
充分发挥“招商顾问”纽带作用,帮助落地东兴区工业招商史上投资额最大的项目——内江融通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目前,该项目全面投产,预计年产值达100亿元,创造税收约3.5亿元,解决就业1600余人。
强化技能人才带动——
推行技术人才包联经营主体服务模式,组织100余名人才开展科技下乡,解决难题1200余条,引领发展“甜味+”等特色产业,培养新型经营主体1200余个,实现增加值53.75亿元。
开放合作,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为实现产才融合,以人才之力撬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东兴区在释放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上下足“绣花功夫”。
深化平台建设,让人才施展才华有空间。投入科研经费1.27亿元,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33个,吸纳创新创业团队13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4家,集聚科技人才300余人。
深化校地合作,让人才与产业无缝对接。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等30余所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吸引清华大学等人才赴东兴区调研200余场次,开展产品研发等产学研合作35次,实现天冬面膜等科技成果转化20余项。
深化区域联动,推动人才协同发展。促成重庆邮电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智兴天府”专家智力服务基地、省中医药科学院首个县级技术分院等系列平台成功落户,帮助“永福生姜”实现产值3000万元,“优质稻+功能稻”模式推动亩产同比增长30%以上。
人能尽才,则百事兴。
通过“产才融合”的方式,东兴区依托产业聚集人才,引育人才带动产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让人才大胆创新、各展其能,又让更多千里马脱颖而出、竞相奔腾。
不拘一格,营造近悦远来“生态圈”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东兴区不断完善“引育用留储”全链条人才生态,着力打造“引得来、留得住、受尊重、有实惠”的人才港湾,营造近悦远来“生态圈”,让人才创新创业无后顾之忧。
聚焦发展三大“百亿”产业目标,出台《新材料产业人才支撑的八条措施》等系列政策,建立起“3+X”人才政策体系,提升产业与人才融合度。率先在全市开发“人才贷”“人才保”等金融产品,提供专项债5亿元,帮助融资6.5亿元。
吸引和留住人才,靠政策更靠服务,比“真金”更比“真心”。
东兴区实行区委掌握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县级领导带头走访慰问专家人才200余人。配备“优才秘书”282名,常态发放“东兴优才卡”,分层分类提供安居等11大类服务。建成人才公寓、人才主题公园、青年人才驿站、人才之家等阵地50余个,累计服务2.1万人次。
聚焦拓展人才成长空间,实施“优才领跑”行动,在重点行业制定专项培育计划,培育中药材种植技术总监李方平等市级领军人才,同比增长35%。同时,创新开展“能人带徒”活动,组织人才定点帮带,制定培养计划50个,开展交流实践1400余人次。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东兴区各类政策的“阳光雨露”,吸引各类人才纷至沓来,让产业与人才实现“双向奔赴”、人才与东兴城市共同成长!
记者: | 徐艳梅 |
编辑: | 唐中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