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实事求是描绘内江版“富春山居图”
时间:2023-11-14 16:00:50 来源:i内江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一部农耕史,半部中国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内江和全省、全国情况一样,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部分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内江在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并贯穿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全过程。
实事求是要体现到规划上。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会一蹴而就,一种模式打天下肯定行不通,也可能一个套子套到底。要真正通过行动解决农村的问题,必须立足实际,更要着眼长远,再谋定而后动。要坚持科学规划,分步推进,合理明确各阶段目标,不搞齐步走、不整“一刀切”,从顶层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实用、有用、管用,避免因无效投入而造成浪费。
实事求是要体现在推动上。十根手指有长短,各地经济因各种原因呈现出发展的速度不同、程度不同状态,这就决定了各地实施农村面貌改善的重点不一样,比如卫生环境较差的要重点通过“六净六顺”等工程来改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薄弱的要重点建设道路、水、电、气等来完善生活居住功能,产业发展程度高的要紧盯全产业链建设,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效。针对必须建设的项目,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先上,条件不成熟的要等一等、放一放。
实事求是要体现在细节上。农村面貌改善要的不是“千村一面”而是“百花齐放”、各美其美。但不管从地理风貌来看,还是从风土人情来讲,每个地方多少都有自己的特色。要将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与做好乡村用地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资源利用规划、村镇建设规划、村镇布局规划与乡村社会治理规划等因地制宜结合好,补短板,扬长处,保留乡土味道,留住田园乡愁,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另外,农民是农村面貌改善的主体,实事求是必须体现在尊重农民意愿、体现农民需求上。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从内激发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并转化为推动农村面貌改善的不竭动力,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者: | 兰萍 |
编辑: | 唐中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