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 | 旱涝急转,农作物怎么办?内江这份技术指导帮你解决
时间:2023-07-26 15:18:14 来源:内江市农业农村局江粉儿从“内江三农”公众号获悉,内江市农业农村局发布应对旱涝急转主要农作物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详情如下:
内江市应对旱涝急转
主要农作物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近期,内江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旱涝交替、旱涝急转态势明显,市域各地要结合旱情、雨情和作物生长规律,进一步加强蓄水保水、排涝除渍等田间管理工作,全力夺取粮食丰产丰收。
一、水稻
(一)保障田沟畅通。在田水稻做好蓄排水沟及时清理、疏通,做到能灌能排,提高抗灾能力。
(二)及时蓄排水。对前期蓄水不足田块,加强截留蓄水,确保中稻和再生稻生产用水。对于因雨量较大造成短时间内涝或灾害的稻田要及时排除积水,人工逐株将倒伏稻株扶起。特别对扬花水稻发生水淹的要及时排水,预防授粉受阻而引起减产。
(三)合理追肥。各地要仔细观察当地水稻生育进程、长势长相、叶色等,指导农民进行相应灌溉、施肥、植保等调控管理。抽穗扬花后要进行根外追肥,一般每亩用50公斤0.5%—1.0%尿素液和0.2%—0.3%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施。
(四)加强病虫防治。水稻受淹后,叶片受伤,植株抗病力降低,且田间温湿度适宜病虫的生长蔓延,易引起稻瘟病、稻纹枯病、及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的加重发生,应特别注意防治。各区域要综合开展联防联控措施,重点加强以稻飞虱为主的两迁害虫防控防治。
二、玉米
(一)做好涝灾渍害田间管理。对于发生洪涝的地块,必须马上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因田间积水、土壤通气不良,进一步加重根腐、茎基腐病的发生,以及还原态铁、锰等有害物质对根系的霉害。土壤墒情适宜后,中耕培土一次,以破除板结,增强土壤通透性,防止玉米后期倒伏。
(二)做好倒伏后管理。对于因洪涝灾害大造成倒伏的,玉米喇叭口期以前发生倒伏的,不需要管理,可自然恢复直立生长。对已灌浆成熟的玉米倒伏应抢晴好天气及时收割晾晒,防止水淹后发生霉变。
(三)加强雨后补肥防病。对淹水时间不超过1天的田块,受涝后应注意补施氮肥,促进玉米恢复生长。要加强灾后病虫防控,重点注意预防玉米螟、大小叶斑病、纹枯病、锈病等病虫害。
三、大豆
(一)防涝渍。雨后及时疏通沟渠,抢排积水,降低田间土壤湿度,预防沤根烂根,减轻渍害影响。对受灾地块及时清理植株,视倒伏程度扶正培直护根,促进恢复生长。大豆经过水淹,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同时根系吸收能力衰弱,应及时追肥增加产量。减产严重和已收获地块可及时改种速生蔬菜等短生育期作物,尽量弥补灾害损失。
(二)防倒伏。遭遇大风、暴雨造成倒伏的地块,要根据倒伏程度,因地因情施策。轻度倒伏的可以人工适当扶起,两行对扶,并培土施肥,扶正培直,促进恢复生长。严重倒伏(植株倒伏于地)的,不要人工扶起,以免植株折断,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可施用钾肥增强大豆植株抗倒能力,尽量降低产量损失。
(三)防病虫。坚持病虫兼治,以防为主的原则,切实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控,我市重点防治斜纹夜蛾、高隆象和锈病等。在病虫防治过程中,可与喷施叶面肥、调节剂同时作业,实现防病、防虫、减灾、提质、增产的效果。
四、秋红薯
抓好秋红薯生产。各地应在雨后及时栽插秋红薯,一是提前育好藤苗,二是对待种地块及时开好厢、沟,排出多余雨水,防止积水。三是对已栽插的红薯及时施肥,抢在细雨时段增施氮肥,促进营养体生长,确保丰产。
内江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7月26日
编辑: | 杨珩 |
校对: | 毛佳莉 |
责编: | 郭扬 |
审核: | 程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