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人物 | 傅开阳——发展农协会员 指导农民运动
时间:2021-04-06 18:41:51 来源:内江史志红色人物 | 傅开阳——发展农协会员 指导农民运动
傅开阳(1906—1932),四川省威远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初期荣威边界农民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32年初在南京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坚贞不屈,壮烈牺牲。
一
傅开阳,学名傅运生,化名胡俊、蝴蝶、傅亚霖,1906年农历9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威远县镇西镇梧桐场猴子凼(今镇西镇金竹村一组)。
傅开阳7岁入学,13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荣县县立中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傅开阳到荣县县城读中学,并随学校革命师生一起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占我国领土和声讨军阀政府丧权辱国罪行的活动。
1923年,傅开阳中学毕业。后与荣县成佳乡农民兰银三的女儿兰钦成婚。婚后不久,他告别妻子和父老乡亲,到江津县教书。1926年12月,在重庆中山中学教书的中共党员曾凡觉受杨闇公的指派,回江津发展党员,创建党的组织。傅开阳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以教师职业作为掩护,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在活动中经受了锻炼,于1927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农历9月,傅开阳的母亲病逝,他赶回家料理完后事,就在家乡附近的张家场华英小学和高山铺等地教书,并成为当地开展革命斗争的骨干。
傅开阳继续以教师职业作为掩护,在荣县地下党和农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宣传、组织农民协会和在荣县张家场、威远梧桐场创建党组织等活动。1927年底,威远县团阀甲首趁国民党二十四军部征收烟苗捐、印花税之机额外加重农民负担。傅开阳与其远房叔公、农协会员傅品三等,配合比自己早两个月回威远的地下党员张涤痴,发动农民抵制摊派,反控团阀,得到县中开明人士的支持和同情。
12月28日,在县知事何铁能解职移交之际,张涤痴、傅品三、傅开阳等以“打倒恶势力,拥护民众利益”为号召,组织百余名农民协会会员手拿锄头扁担,聚集县城“欢送”何铁能并合影留念。团阀甲首不甘失败,向新任知事控告张涤痴抗捐殴辱征收人员。张涤痴等再次反控,并发动群众要求公开摊派事实,以减轻人民额外与不公正之负担。县知事康泽民见众怒难犯,又理屈词穷,对张涤痴等不敢追究。
二
1928年夏,中共荣县县委建立,傅开阳任张家场支部书记。傅开阳白天教书,晚上常与荣县的曾莱、程觉远、黄大可、钟阳明、范杰、兰其生、范晶如等地下党员和农协会骨干在学校或在自己家里开会。傅开阳在荣县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参加了在威远梧桐乡破头山召开的荣县农民代表大会,会上成立了县农民协会组织。他还参加了1929年3月由荣县县委领导、农协会组织发动的活动。
为分化瓦解荣威边界团甲的力量,傅开阳与威远佐西团团正赖光仪之子赖正培交上朋友,并向其宣传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的好处,于1928年5月介绍其加入了党组织,还嘱其经常传递团防方面的消息。后在威远县境内建立中共梧桐场支部,赖正培担任支部书记。
1928年到1929年上半年,随着荣县、威远地下党组织的发展,革命斗争进入高潮。傅开阳从事革命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他不仅常在张家场、高山铺一带按照荣县县委的部署,组织开展反贪官污吏、反土豪劣绅、反苛捐杂税、反加租另佃等斗争,而且同程觉远、曾莱等到荣县鼎新乡一带指导农民运动,组织成立了农民协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发展农协会员一百多人。他还组织农协会员参加了荣威两县地下县委领导的在镇西镇打行罢市等声势浩大的斗争。
1929年5月25日晨,傅开阳为配合荣县双石桥党组织和农协会批斗当地收租各三百多石的恶霸地主赵炳江、张树安等,组织发动张家、梧桐等乡的农协会员,与双石桥农民队伍会合,共700多人头戴黄荆,浩浩荡荡地开进批斗会场。不久,得报的荣县知事江载英派马弁闯入会场,开枪镇压,当场打死农协会员3人、伤十余人。
荣威两县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开展,打击了当地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农民群众的斗志。但地方反动势力恨之入骨,绞尽脑汁进行镇压。他们加强乡镇武装,并调集国民党驻军对地下党员和农协会骨干进行了集中搜捕。
1929年6月27日下午,荣县驻军派一个连的官兵,荷枪实弹开赴张家场,准备第二天在金竹滩一带展开大搜捕。农协会员傅天祥的母亲见国民党大兵压境,想到傅开阳还未离开猴子凼,便急忙跑到傅开阳家中报信。傅开阳连忙叫父亲和两个哥哥与自己一起外出躲藏。
1930年,傅开阳与荣县县委代理书记刘一先和南路区委负责人在鼎新乡研究贯彻川南特委指示,开展小型武装斗争,扩大革命影响,经过分析和派人侦察,认为李子桥没有驻军,团丁力量薄弱,当即作出攻打李子桥、夺取团防武器的决定。鼎新乡游击队在12月17日李子桥逢场这天,一举捣毁了李子桥团务所,缴枪二三十支,烧毁税务账册,并将绸缎铺、当铺物资分给赶集农民。游击队撤回后,遭到鼎新乡驻军和团防的围捕,游击队有17人被杀害。全县农协会损失严重,地下党和农协会组织活动相继停止。党组织将傅开阳调离荣县,介绍到南京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三
傅开阳到南京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从事革命斗争。由于李立三等在1929年11月召开的中共江苏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认为中国革命已到“直接革命的形势”,党必须采取进攻的路线,先后于1930年5月、11月命令南京立即举行武装暴动,均未发动起来。6月至8月,市委机关两次被敌人破坏,市纪委书记、委员6人和全市100多名党员被捕,近百人被杀害。
1931年,南京市委继续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使党组织再度遭受严重损失。1931年12月的一天,在南京市北门桥一家旅馆开会的30多名同志被捕。1932年初,中共南京市委军委交通员被捕叛变,军委书记王善堂也被捕叛变。敌人从王善堂的帽子里搜出了党员名单,傅开阳不幸被捕。
1932年4月30日凌晨6时,傅开阳在雨花台就义。1986年,国家民政部向傅开阳的亲属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
编辑: | 陶丽萍 |
校对: | 毛佳莉 |
责编: | 程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