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金字招牌”!内江这个“农业硅谷”铺就致富路
时间:2020-11-20 09:31:30 来源:内江广播电视台
从无到有,内江花了不到六年时间,建成了一个由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构成的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个个规模不等、各具特色的农业园区成为内江现代农业发展的“试验田”和“主引擎”。

进入11月,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仍是绿意盎然。园区内排列整齐的血橙树上挂满了黄橙橙的血橙,还有不到一个月,这些血橙就将进入采摘期,工人们趁着这个机会为果园除草。
今年52岁的胡国超,以前在外地工作,2017年回家后开始在血橙标准化示范基地务工。据他介绍,四川光辉好口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了4000亩土地进行血橙标准化种植,这给村民们提供了工作机会。胡国超从小组长干到了区域经理,带领几个村民负责几百亩土地的农活。此外,胡国超还利用掌握的血橙种植技术,自己承包30亩地种起了血橙。
种植户胡国超:“现在的收入三、四千元每月,比以前肯定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条件也逐渐提高了。”

胡国超务工的基地,位于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资中县。目前资中县已经建成1.6万亩血橙标准化示范基地,带动全县种植血橙27万亩、年产42万吨,种植面积与产量约占全省的80%、全国的60%。
2014年8月,资中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农科院示范基地进场建设,不过半年时间,基地就有上千个新品种处在试验阶段。2015年2月,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内江第一块高新技术“国”字号招牌。如今的园区,科技因素随处可见。

近日记者来到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里种植了大量的资中血橙,以前这里一亩地要种植110株,而现在一亩地却只种殖55株,这是为什么呢?
园区生产农艺师许围:“经过标准化种植,一亩50多株,果实接受阳光更加充分,还有方便农户采摘,果实的品质提升了,老百姓的收入也增加了。”
资中县银山镇金紫铺村处于园区的核心位置,2015年以前,村民只能在丘陵中的平缓地带种点农作物,收入很少。转机发生在2015年2月,科技部下文批准建设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目前的金紫铺村已发展血橙种植一千余亩,发展现代水产养殖500余亩,村子摇身一变成为“橙堡鱼乡融合发展示范园”。2019年,金紫铺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9500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20%。
“十三五”以来,农业园区累计投入资金52.16亿元,建成核心区1.6万亩、示范区35万亩、辐射区超100万亩。园区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指标均超规划5-10倍。
不仅是资中血橙还有内江黑猪、内江水产、威远无花果等农业特色产业在园区内也得到蓬勃发展,产业的兴旺带动着当地的老百姓增收致富,农村的环境变好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农村美,农民富在这里得到了最好体现。

资中县银山镇观音寺村村民钟丹:“自从园区建好以后,路也修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觉得在园区里生活的很幸福。”
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还通过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柔性引进专家人才,建成中国·资中血橙国际联合研发中心、长江上游渔业科技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16个,集聚科技项目56项。目前,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入驻返创企业20余户。
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产业指导部部长查红刚:“我们将按照‘十四五’规划,围绕园区主导产业,更加重视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延伸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提高主导产业附加值。借助内江园区位于成渝双城经济圈核心位置的区位优势,力争2025年建设成为成渝地区现代农业的‘硅谷’,成为农业科技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助推擦亮四川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


| 记者: | 邱月华 黄伟 罗丹希 李万简 |
| 视频: | 鞠琦民 |
| 编辑: | 杨珩 |
| 校对: | 毛佳莉 |
| 责编: | 郭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