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④ | “橙”光下的笑脸
时间:2020-11-07 22:05:03 来源:内江广播电视台
11月6日,内江市庆祝第二十一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暨“好记者讲好故事”报告会举行。
会上,“好记者讲好故事”代表郑志浩、熊强、毛春燕、昔兴琪、张小丽、陆超群、朱玲、范冉等讲述他们在内江亲历的采访故事,分享他们作为记者的光荣与自豪,表达了他们讲好内江故事、传递内江声音的决心。下面我们来聆听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内江记者站记者 昔兴琪带来的故事《“橙”光下的笑脸》。

华西都市报,昔兴琪,女,从事记者工作三年。
三年来,其一直关注内江民生大小事,及时采写内江当地各类消息,并进行深度报道。同时凭借封面新闻媒体平台的视频优势,补充了内江在对外宣传方面的视频需求。
其在火场搜救群众时牺牲的消防员吴俊寰、内江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支队长罗刚牺牲、威远5.4级地震、资中5.2级地震、37年内最大洪峰过境等内江当地突发新闻采写时,均在第一时间为内江市民带去最新消息。
其中,稿件《46岁民警因公牺牲 最后的声音:“医生,救救我,我女儿还小”》、《洪水突袭十多万斤鱼被洪水冲走 鱼塘主人:20年努力全没了》等稿件在全网获得千万点击量。
“橙”光下的笑脸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内江记者站记者 昔兴琪
各位领导、媒体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内江记者站的记者昔兴琪,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题是《“橙”光下的笑脸》。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资中人,很多年前,我便知道血橙是资中特色,但当我真正深入资中农村采访时才发现,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有资中血橙。资中血橙究竟凭什么赢得资中人的爱,它能为村民们带来了多大的经济效益呢?身为记者,我决定探其究竟,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家乡的致富果。
历时3年,我数十次深入资中银山镇、龙结镇、铁佛镇等镇村,写下了数十条关于资中血橙和资中脱贫攻坚的稿件,恰逢封面新闻打造视频新闻的契机,我用无人机、相机和文字记录了资中村子的蜕变,每一次资中人民的勤劳坚韧和成长都令我感慨不已。
银山镇金紫铺村曾经是典型的省定贫困村,如今却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血橙,俨然成为了血橙乡。它的蜕变深深的吸引着我,拿上笔、背上贴有“封面新闻”标签的相机,我出发来到金紫铺村,一处与血橙树相差甚大的育苗基地吸引了我的目光。
“这是我的育苗基地,你别看它只有30亩,能够培育180万株血橙苗呢。”育苗基地的创始人粟启刚向我说着。而这已经是粟启刚在资中的第二个育苗基地了,他的第一个育苗基地在老家龙结镇,仅10亩地。
“2017年的夏天,是我这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一个夏天。”在与粟启刚的交谈中,我知道了,那是他返乡创业的第一个夏天,那年年仅31岁的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辞去了原本在成都的工作,回到家乡,拿起锄头,当起了职业农民。
回想起创业初期,粟启刚摇了摇头:我父母一辈子都是农民,他们怎么也不同意、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回来,加上那时经济压力大,为了节约请工人的成本,我常常凌晨1、2点还在血橙地里劳作。“你不知道,盛夏的夜里,汗水、蚊虫、疲惫全都一股脑的席卷而来,这是我前30年未曾体会过的艰辛。”
功夫不负有心人,粟启刚成功的培育出了一批优质好苗,加之碰上血橙苗价格上涨,他的年收入瞬间上百万。
收获资中血橙带来的第一桶金,粟启刚与血橙的故事继续着。他想要发展壮大资中血橙产业,也想要依靠自身带动家乡村民共同致富。
2019年,就在他考察流转土地时,位于资中县银山镇金紫铺村的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闯入了他的视野。“良好的基础设施、土壤、地理环境以及销售渠道等相关扶持政策都深深的吸引着我”说干就干,粟启刚来了。
“他在我们村流转了200多亩地用来种植资中血橙和育苗,每年都可以为周边近80位村民提供就业,其中近一半都是贫困户。”说起粟启刚,金紫铺村第一书记罗超非常赞扬。“他还接管了周边3个村的400多亩血橙集体经济,用他的技术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以前在外面打零工每个月只能挣2000多元钱,又照顾不到老家的老人和小孩,压力很大。”负责为粟启刚果园做现场管理的资中明心寺人周伟在得知粟启刚建起了血橙果园并招人后,主动与粟启刚联系,获得了一份月收入4000元的家门口的工作。
听闻周伟的话语,看着果园里劳作的村民,我知道,粟启刚当初来到金紫铺村的愿望快要实现了,村民们真的越过越好了。
一切向好,粟启刚还打算流转更多的土地用于种植资中血橙。他说:“随着电视剧《月是故乡明》的热播,也再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资中血橙品牌,让我们更有信心发展资中血橙产业。”
这一次,我也拿上了报社最新配备的无人机,从高空俯瞰了血橙果园。
当无人机起飞的那一刻,我看到了资中血橙从小树苗到大产业的成长之路,看到了当阳光穿过血橙时,村民脸上带着“橙”光的笑,看到了资中人民脱贫致富之路。
我庆幸在自己新闻生涯中,与这段历史神奇交汇,这是我记者生涯的小幸运,今后我要继续用封面新闻“智媒体”的手法记录新时代内江发展变化的更多奇迹!
我的分享就在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

| 编辑: | 杨珩 |
| 校对: | 毛佳莉 |
| 责编: | 郭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