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好记者讲好故事① |“积分卡” 兑出花洞村卫生文明新风貌

时间:2020-11-07 20:23:47 来源:内江广播电视台

281621_1592554516231524.jpg


11月6日,内江市庆祝第二十一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暨“好记者讲好故事”报告会举行。


会上,“好记者讲好故事”代表郑志浩、熊强、毛春燕、昔兴琪、张小丽、陆超群、朱玲、范冉等讲述他们在内江亲历的采访故事,分享他们作为记者的光荣与自豪,表达了他们讲好内江故事、传递内江声音的决心。下面我们来聆听四川日报社内江记者站记者郑志浩带来的故事《“积分卡” 兑出花洞村卫生文明新风貌》。


1.png


四川日报郑志浩,男,从业一年,一名新生代记者,在践行四力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正在朝着全媒体记者的方向深耕。

驻内江以来工作勤恳,脚踏实地,专注报道质与量,紧扣重大主题推出了一系列深度精品稿件,积极展现内江社会民生动态,稿件总量超过一千篇,不断唱响内江声音,讲好内江故事。


“积分卡” 兑出花洞村卫生文明新风貌

四川日报社内江记者站记者 郑志浩

 

各位领导、媒体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四川日报驻内江记者郑志浩。今天我带来的故事是:“积分卡”兑出花洞村卫生文明新风貌,来自市中区全安镇花洞村。


这个故事,可以用三个一来概括。


首先,第一个“一”:一个不一样的乡村超市。


今年三月,疫情防控的号角下,我省发动全社会参与,发起周末卫生大清扫活动。而内江也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发起“周末卫生大扫除”,刷新城市颜值,助力疫情防控。


卫生文明,这种相对抽象的概念,如何落地落实,写出接地气的故事?这样的背景下,一条来自基层的线索,引起我的注意:花洞村这里,建立了一个积分兑换超市,参与卫生清扫就能领积分,在超市里,用积分直接兑换自己想要的物品。


花洞村为何要做这个超市?这种办法搞不搞得到事?效果怎么样?带着好奇和疑问,我来到了花洞村。


花洞村,不大,方圆2平方公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身边的场景让人眼前一亮。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被山丘环抱,村里的道路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整齐划一,整个村庄的卫生程度让人忍不住点赞。


村支部隔壁,就是这个让我好奇的超市。超市不大,10平米左右,货架上摆满丰富的日用品。其中洗衣液、香皂、纸巾占据很大空间。我到达的时候,村支书唐华仁正在值班。


他告诉我,超市虽小,却是花洞村一条生动的基层自治路径的缩影,是花洞村人居环境改善离不开的“功臣”。


原来,花洞村借着大扫除活动的机会,实行人居环境积分制度的激励方式,让村民从被动打扫变为主动维护乡村环境。


有一句俗语是这样的:“各人各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在花洞村,这样的陋习不存在了,制度的激励下,被人人争当卫生模范的氛围取而代之。


“村干部包片、社干部包户”,组织村民对需要清洁的地方进行清扫。各类清扫活动会有相应的积分,村干部和村组长检查干净合格后,为村民打分,以户为单位累计到100分,就可以在超市兑换奖品。


效果怎么样?唐华仁列了一组数据:“以前,我们整个村里公共区域的清洁,主要靠15个公益性岗位人员。但是活动中心,集体广场,健身场地,加上大大小小的道路,杂七杂八的场地,估算需要40人才能完成全村的清洁任务,经常忙不过来。现在,实施积分工作制度以后,人手不足问题得到解决,村庄的环境也焕然一新。”


在村支部,村支书翻出了小册子,上面详细记载了每个人的成绩单。志愿参与一次清扫10分,义务转运一次垃圾库垃圾10分等等。隔壁超市里摆放的奖品以各类生活清洁用品为主,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激励大家搞好卫生。


在小册子里,我了解到一个模范人物——花洞村村民韩正碧女士。


从2月底算起,她连续五次主动报名村里的大清扫活动,是美化村庄“颜值”的积极分子。


我在花洞村的时候,韩正碧和村民开展了大扫除。韩正碧这次表现依然很好,打扫的花坛和清水沟都很仔细,拿到了满分20分。


我也亲眼见证了,在爱心超市工作人员的签字确认下,用积分兑换的香皂、洗衣液等日用品,正式发放到韩正碧手中。


领到奖品后,韩正碧回家,要经过一条七八百米的小路。即使是乡间小路,依然干净。她告诉我:“村子收拾安逸了,还能领积分兑换奖品,真好。”


从花洞村的努力中,我看到一个美好的文明乡村愿景。


不只是积分工作法,花洞村还结合各家各户的卫生情况,每个月都评选出“摆顺扫干净”示范户,带动更多村民参与进来,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形成人人爱卫生、讲文明的良好氛围。


一批批像韩正碧这样的模范不断涌现。村支书说:“现在村子越来越干净,村民的卫生意识越来越强,主动维护村庄、美化村庄的人越来越多了。”


听到这里,大家可能好奇,上面的这些奖品,是从哪里来的呢?村支书指着不远处的蔬菜大棚和柑橘园告诉我,答案来自于花洞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花洞村近年来推进资金变股金,将财政投入资金、产业扶持资金等形成的村集体固定资产,入股到2个专合社和内江市大山沃土有限公司,用于发展大棚蔬菜、柑橘等产业。2019年底,花洞村累计到账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


保护好生态,建好卫生乡村,也给花洞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坐落在花洞村的花城果乡生态农业园区项目,流转土地1137亩,将建设采摘园和观赏园,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村民大步迈向幸福田园生活。


积分工作法带动卫生建设,集体经济提供坚实保障,双管齐下的基层制度创新,让我印象深刻。这篇报道发表在四川日报全省大清扫活动专题版面,内江也是唯一农村基层创新点位的代表。报道被多家中央、省级媒体转载。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我们的乡村探索出一条长效机制,推进卫生文明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内江特色的农村环境治理新路径,让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在内江,越来越多的乡村告别脏乱差,旧貌换新颜,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以后,我要脚踩泥土,挖掘出更多来自基层好故事,更好地将内江声音和内江经验推广出去。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281621_1592554516774991.jpg

编辑:杨珩
校对:毛佳莉
责编:郭扬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