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新闻

打卡内江石刻 赴一场跨越千年的匠心之约

时间:2025-11-16 19:50:00 来源:i内江


内江,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藏着岁月镌刻的瑰宝。踏入内江石刻世界,仿佛穿越时光长河,唐风宋韵扑面而来。一尊尊石刻造像,或庄严肃穆,或温婉灵动,每一刀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近日,记者“打卡”内江部分石刻,感受千年文化的脉动,开启了一场难忘的文化探秘之旅。


记者 龙朝阳:


从五代的祈福愿景,到唐宋的艺术巅峰,从皇室传说,到家族记忆,今天带大家走进内江的时尚史诗,在这些藏于山水间的摩崖石刻里,读懂川南大地的千年记忆。


隆昌古宇湖北岸的居仙洞旁,一片摩崖石刻沿山体延伸开来。石刻涵盖多种主题造型,既有具象的景观再现,也有经典故事的艺术演绎。道家文化的精髓被巧妙融入雕刻之中,与周边苍松古柏相映,营造出悠然闲适的意境。


保安 邓国书:


大概雕了七八年了,你看,那个石雕,雕了有隆昌的白塔,雕了些美松,这里有三个老头,叫仙人指路。


石刻中最具趣味的当属七仙女造型,据邓国书回忆,当年工匠雕刻时,他曾留意到造像仅有六位,还特意提醒师傅是否遗漏。


保安 邓国书:


那面雕了七仙女,他雕了六个,有一个他说下凡去了。


苍松古柏葱郁挺拔,与岩壁上的仙宫异树、哲思图像相映成趣。山水的空灵与石刻的精妙交融,构建出一个立体的“道家意境空间”,而这恰是对“崇尚自然,追求闲适”的道家精神的完美演绎。


西岩摩崖造像位于资中重龙镇沱江旁,造像沿御河沟两侧崖壁分布,佛龛密布、造像林立,规模宏大而清幽,更以罕见的大规模五代石刻为核心。


记者 龙朝阳:


作为历史文化古城,内江资中县有着东南西北四大摩崖造像群,现在,我身后的就是西岩摩崖造像,它始凿于唐光化二年,历经唐至宋代,共有97龛、1011尊塑像。


西岩造像最独特的价值,在于其大规模的五代石刻集群,填补了巴蜀这一时期石刻艺术的研究空白。每一尊造像的衣纹刻画、姿态神情,都凝聚着古人的艺术审美与对国泰民安的虔诚祈愿。


如今,站在崖壁前,仍能清晰看见石头上的凿刻痕迹,仿佛能听见古人一斧一凿的力道回响。这里没有景区的喧闹,只有风声、水声与鸟鸣相伴,适合放慢脚步与千年古人“对话”。


记者 龙朝阳:


威远佛尔岩,坐落着四川最大的弥陀接引佛,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大佛雕刻工艺精湛入微,右手下垂、左手托莲,神态庄重而慈祥。在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清代雕凿的7龛20余尊摩崖小像同样值得细品,它们形态各异、工艺精湛,生动还原了当时的佛教文化风貌。


记者  龙朝阳:


相传大佛由“画圣”吴道子设计,历经千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仿佛被大佛慈祥的目光所注视。


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在这里交相辉映,威远佛尔岩正等待着每一位喜爱探索的游客,来此对话千年历史、拥抱自然之美,开启一场心灵的净化之旅。


记者 龙朝阳:


在市中区河坝街与小东街交叉口,有一处隐藏在都市中的艺术瑰宝,那就是东林寺摩崖造像,它始凿于唐代,现存造像区分布长73米,造像12龛86尊,主造像千手观音坐像高5.4米,肩宽两米,它的线条流畅、雕工精湛,不愧是石刻艺术精品。


东林寺摩崖造像始凿于唐乾宁元年,因造像众多曾有“千佛岩”之称。核心瑰宝当属千手观音像,其造型庄重雄奇,线条流畅浑劲,虽其具体雕凿年代已不可考,但较好的保存状态与精湛的雕工,尽显唐代石刻艺术的富丽雄奇。


游客 拱子凌:


就挺有生活气息的不太像一个菩萨就给你站在那儿,然后感觉你要去敬仰他一样,这边就挺有生活气息的,比较生动,笑容也比较平易近人,挺有亲和力的。


东林寺的悠久历史,远不止于石刻,“庙宇烛光与渔火辉映,潋滟水波共长天一色”的经典景致就出自于此。


记者 龙朝阳:


这里曾享有东林晚眺的美誉,是内江八景之一,来此凭崖远眺,将城市风光与千年造像的美尽收眼底。


在东兴区高峰寺,遍布山间的千年石刻遗存跨越多个朝代,其中会真洞与丹华洞的石刻最具代表性。


高峰寺比丘尼   释法源:


这个是属于东汉时期的古墓,就是属于保存是比较久的,就是现在来说其实应该是从东汉年间到现在,它有一些文物是存在的,看见没有?


记者 龙朝阳:


这是什么?


高峰寺比丘尼   释法源:


梅花鹿,这个好像也是存了档的。


记者 龙朝阳:


不仔细看还看不出来。


高峰寺比丘尼   释法源:


看不出来。


会真洞内完好保存着唐代十二进士像,丹华洞内祖师像与真人等高,遗迹清晰可辨,是其历史渊源的直观证明。


寺庙现存建筑与石刻多为清代遗存,部分可追溯至更早的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寺庙虽遭焚毁,但石刻造像凭借坚硬材质得以保存。


高峰寺比丘尼  释法源:


这个就是早期的,因为长期的雨晒风吹。


记者 龙朝阳:


那现在修了这个房子,就能减少它的风化?


高峰寺比丘尼 释法源:


对对对,能够减缓,但是它依然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这尊佛像它是保存得比较好。


记者 龙朝阳:


今天要打卡的,是一处藏于山崖间的石刻,内江灵芝岩摩崖造像,它始凿于明代,40米长7米高的崖壁上藏着5龛62尊造像,崖壁上不仅有佛像,还有著名禅师丈雪的题记,以及赵贞吉、张应登等古人的游历题词,这里的每一道刻痕都像前人留下的时光留言,站在这里就能与不同年代的人文印记撞个满怀。


灵芝岩摩崖造像位于内江高新区跳墩社区,造像区一尊高达6.5米的大佛气势恢宏、面容慈祥。其身后有15尊2.4米高的造像和下部的30余尊小型造像,这些雕刻不仅神态各异,而切细节处理恰到好处。


院内一尊高达7米的佛像庄严伟岸,龛壁上方两尊小童子像踏于祥云之上,不仅巧妙地装饰着龙形图案,更增添了整座佛像的生动与趣意。


如今,灵芝岩摩崖造像已入选四川乡村石窟文化公园(景点、微景观)试点项目,为更多游客提供了亲近历史、感受文化魅力的良机。


记者  龙朝阳:


咱现在在内江的圣水寺,眼前的这片摩崖石刻可是货真价实的千年宝贝,崖壁上数十龛造像从唐代到宋代,佛尊庄严、飞天灵动,每一刀都藏着老工匠的心思。


圣水寺的摩崖石刻散布于两百多米的岩壁上。现存唐宋以来石刻共67龛、450余尊,总长度超过60米,按年代可清晰划分为唐、宋、元、明、清五大石刻群。其中,千手观音与十二圆觉像虽风格迥异,却同样令人惊叹。而巴蜀地区少见的“僧伽三十六化”石窟则为圣水寺的石刻群增添了独特价值。


据了解,僧伽是唐龙朔初年来华的西域高僧,被民间尊为“泗州大圣”。而关于他“头顶有孔、夜吐芳香”“洗脚水可治百病”的传说则流传至今。


石刻中,除了僧伽的传说,还隐藏着一段跨越千年的深情故事。据史料记载,1981年内江遭遇洪水,退水后,工作人员在圣水寺后山意外发现了刻在崖壁上的题记。题记内容则是当地人徐庆遵循了蜀地丧葬习俗,在妻子阿谢去世“七七斋”(49天)时,为寄托思念,为她开凿“一佛二菩萨”龛的情况。如今,这龛造像与千手观音、毗沙门天王等一同留存。尽管部分造像的原始面貌已难辨认,但字里行间、凿痕之中所藏的千年深情,依然清晰可感。


记者  龙朝阳:


看一看这些造像,就像在和千年的历史对话,这份静下来的厚重感,特别值得慢慢品味。

编辑:唐贞
责编:彭川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