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新闻

墨韵甜城藏胜迹 崖壁千年刻梵音

时间:2025-11-15 19:50:00 来源:i内江


周日好时光,不妨沉浸式解锁摩崖造像探访之旅!今天我们将一口气打卡第六站与第七站,把镜头对准内江高新区与内江经开区的文化瑰宝。


记者 龙朝阳:


今天要打卡的,是一处藏于山崖间的石刻,内江灵芝岩摩崖造像,它始凿于明代,40米长7米高的崖壁上藏着5龛62尊造像,崖壁上不仅有佛像,还有著名禅师丈雪的题记,以及赵贞吉、张应登等古人的游历题词,这里的每一道刻痕都像前人留下的时光留言,站在这里就能与不同年代的人文印记撞个满怀。


灵芝岩摩崖造像位于内江高新区跳墩社区,它宛如一部凝固在石壁上的史书,静静诉说着千年的风云变幻,吸引着无数探寻历史与艺术奥秘的目光。


步入造像区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达6.5米的大佛端坐于莲台之上,气势恢宏。大佛面容慈祥,双目微闭,嘴角微微上扬,带着超凡脱俗的宁静与祥和。其身后的造像群更是令人眼前一亮。15尊造像雕刻技艺精湛,形态生动,佛像面容丰润,神情安详,尽显优雅端庄;这些造像高度均在2.4米左右,大小相近,排列有序,形成强烈的视觉感染力。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些造像下部还刻有各种小型造像30余尊。它们体积虽小,却雕刻入微,细节处理恰到好处。


院内右侧,一尊高达七米的佛像与两位童子像共同呈现,显得庄严而伟岸,佛像左手轻放于胸前,右手自然下垂,掌心朝外。而龛壁上方,则巧妙地雕刻出两尊小小的童子像,他们踏于祥云之上,云中还巧妙地装饰着龙形图案,更增添了整座佛像的生动与庄重。


如今,灵芝岩摩崖造像已入选四川乡村石窟文化公园(景点、微景观)试点项目,为更多游客提供了亲近历史、感受文化魅力的良机。


记者 龙朝阳:


咱现在在内江的圣水寺,眼前的这片摩崖石刻可是货真价实的千年宝贝,崖壁上数十龛造像从唐代到宋代,佛尊庄严、飞天灵动,每一刀都藏着老工匠的心思。


圣水寺的摩崖石刻并非集中一处,而是散布于两百多米的岩壁上。现存唐宋以来石刻共67龛、450余尊,总长度超过60米,按年代可清晰划分为唐、宋、元、明、清五大石刻群。其中,千手观音与十二圆觉像虽风格迥异,却同样令人惊叹。


在药师殿内,巴蜀地区少见的“僧伽三十六化”石窟为圣水寺的石刻群增添了独特价值。据了解,僧伽是唐龙朔初年(约661年)来华的西域高僧,被民间尊为“泗州大圣”。而关于他“头顶有孔、夜吐芳香”“洗脚水可治百病”的传说至今仍在流传。


此外,这片石刻中,还隐藏着一段跨越千年的深情故事,其载体正是唐乾宁三年(896年)所刻的一篇楷书题记。这不仅是寺内现存最长的题记,其发现过程也颇具戏剧性。1981年夏,内江遭遇洪水,退水后,四川省水利勘察院工作人员在圣水寺后山岩壁勘探洪水痕迹时,意外发现了这则题记。


据记载,这是当地人徐庆在妻子阿谢去世满“七七斋”(49天)后,为她开凿的“一佛二菩萨”龛。徐庆此举,既是遵循蜀地丧葬习俗,也寄托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如今,这龛造像与千手观音、毗沙门天王等一同留存。尽管部分造像的原始面貌已难辨认,但字里行间、凿痕之中所藏的千年深情,依然清晰可感。


记者 龙朝阳:


看一看这些造像,就像在和千年的历史对话,这份静下来的厚重感,特别值得慢慢品味。

记者:代勇 钟欣航 龙朝阳 黄正华
编辑:唐贞
责编:彭川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