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创建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内江出台“十条措施”!
时间:2025-11-04 17:16:19 来源:i内江
近日,中共内江市委宣传部印发《内江市在文明城市创建中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明确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度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通过系统性举措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守护城市文化根脉,提升城市文明底蕴。
《措施》从加强学习培训、开展资源普查、实施整体保护、深度融合发展等10个方面,系统谋划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着力方向和具体举措,并明确了相关责任单位。
加强学习培训。《措施》提出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校课程、干部培训等学习内容,全面准确掌握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

开展资源普查。摸清家底是保护的前提,《措施》明确实施全域文化遗产资源普查,重点推进威远红岩洞遗址考古发掘,开展老城区、老街区及老旧厂区专项调查,建立动态更新的数字化名录档案,确保各类文化遗产“应保尽保”。
实施整体保护。《措施》提出强化整体保护理念,严格落实“先调查、后建设”“先考古、后出让”制度,推进石窟石刻保护利用领域立法,对破坏文物等违法行为依法追责,防范建设性破坏与过度开发。

打造展示平台。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措施》提出打造多层次展示平台与融合发展体系。加快推进市博物馆、资中博物馆等场馆建设,支持内江糖业博物馆、威远钢铁工业文化展陈馆等特色场馆发展。同时,整合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小巷、特色街区等文化地标和创意项目。
深化融合发展。推动文化遗产与旅游、教育、科技深度融合,重点挖掘三线建设文化内涵,保护利用“三威”工业旧址群等工业遗址,优化提升范长江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展陈水平,开发乡村文旅商品与主题旅游线路。

传承普及与社会参与成为重要支撑。《措施》明确整合高校、社科力量开展文化遗产价值研究,鼓励创作影视剧、短视频等文艺精品,持续办好大千龙舟文化节、青少年书画传习大赛等品牌活动。同时,构建共建共管格局,组建志愿者队伍,推动文化遗产地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通过“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普及保护知识。
在保障机制上,《措施》创新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评价体系,作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评选的前置条件,明确防范文物安全事故、破坏历史风貌等负面清单。同时通过人才培养、专家库建设强化队伍支撑,依托市县专项机制构建长效发展格局,以高水平保护传承为文明城市创建注入持久文化动力。
| 记者: | 姜晓凤 |
| 编辑: | 唐中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