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好记者讲好故事⑧ | “乡里乡亲帮帮队”引领基层善治

时间:2020-11-07 22:27:10 来源:内江广播电视台

281621_1592554516231524.jpg


11月6日,内江市庆祝第二十一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暨“好记者讲好故事”报告会举行。


会上,“好记者讲好故事”代表郑志浩、熊强、毛春燕、昔兴琪、张小丽、陆超群、朱玲、范冉等讲述他们在内江亲历的采访故事,分享他们作为记者的光荣与自豪,表达了他们讲好内江故事、传递内江声音的决心。下面我们来聆听威远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范冉带来的故事《“乡里乡亲帮帮队”引领基层善治》。


8.png


范冉,男,从事记者2年。


在威远县融媒体中心工作以来,从事记者、编辑、后期等工作,坚持务实求真的新闻态度,在新闻业务中不断进步,用心用眼用手采访报道出更多的好新闻!曾获内江广播电视长消息新闻奖,威远县优秀记者。


“乡里乡亲帮帮队”引领基层善治

威远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范冉

 

各位领导、媒体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威远融媒体中心的记者范冉。很高兴在这里,把自己采访的新闻故事跟大家分享。今天我带来的故事叫做《“乡里乡亲帮帮队”引领基层善治》。


威远县镇西镇川主村这个地方是威远的“南大门”,村里种植大头菜和养殖生猪让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听说村里有一个“乡里乡亲帮帮队”队伍,怀着新闻记者特有的好奇,我走进了川主村。


一进村子,眼前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村里人们笑脸相迎唠家常,朴实勤劳又团结和谐的画面扑面而来。


村东头非常热闹,原来这几天77岁村民李有权大爷正在翻修房屋,村里的帮帮队闻讯赶来,大家正热火朝天干的起劲。听到有记者来,李大爷激动地给我说:“给帮帮队他们多拍点!我们村的帮帮队真好!我打了个电话,他们就赶来帮我砌砖码墙!而且收取的费用也很便宜!感谢刘支书!感谢大家!感谢党的好政策!”


李大爷口中的刘支书,就是川主村的党支部书记刘正权。2017年,当时的川主村正面临着人口大量外流,“空心化”现象比较普遍的问题。


刘支书告诉我,当时村里有80%的年轻人、有文化的人外出,留守在家的大多是年龄大的、身体差的、能力弱的,乡村生气不足、动力不够。


在帮帮队组建前,一些“尴尬”的事情也经常发生:比如春耕时,有的村民没人代购种子肥料;秋收时,地里的大头菜成熟,又找不到人帮忙收获销售;养殖的生猪出栏时,没有人帮忙称重……


“不能总是让我们村的村民再吃这种‘哑巴亏’了!”刘支书斩钉截铁地说。他当即决定召集4、5名村里党员成立最初的“乡里乡亲帮帮队”,帮助村民在出售生猪、大头菜等农副产品时把好关;在农忙时帮助村民插秧、打谷,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乡里乡亲帮帮队”还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队员工作例会,会上收集意见,并结合群众建议,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要求。对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党支部指派帮帮队及时伸出援手,化解燃眉之急。


2018年8月,村9组周华丰生病住院,儿子在外务工无法回家,妻子在医院照顾他,家里两亩稻谷收获在即,两口子忧心如焚。村党支部得知情况后,立即派出9名帮帮队成员前去支援,完成了稻谷收割。周华丰出院回家看到干干净净的稻谷堆,一股暖意涌上心头。


今年7月,82岁村民龚少华因为和邻居发生了一些矛盾,他每天不吃不喝、情绪激动。天气炎热,老人极易中暑,帮帮队成员、党员李凤英等人端来家中饭菜和防暑降温药,并耐心疏导近4小时,老人终于被说服,与邻居关系也有所调解。


三年时间过去了,这一支“乡里乡亲帮帮队”服务的故事,还在每天上演。同时“帮帮队”队伍规模逐渐扩大,从之前4、5名队员到如今30名成员,这支队伍中年纪最大不超过65岁,最小的30岁,他们当中有党员、村民小组长、农民技工等等。利用“4+N”模式,为乡亲们提供着日常生产生活服务。


“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家乡水”“远亲不如近邻”,帮帮队在提供村民的服务中,通过劳动协作、纠纷调解、拉家常等途径,增进了村民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促进了情感链接,村民心齐劲足、和睦共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蔚成风尚!


昔日,川主村田土杂草丛生,如今,帮帮队成立,使村内劳动力集约使用成为现实,川主村已连续多年没有撂荒地,一些过去吃粮靠买的农户实现了粮食自给,实现了应种尽种。


刘支书还给我说,现在村里环境也在持续优化,富民兴村进程也在加快。前年48岁的刘全安从外省回到村里,干起了大棚蔬菜产业,产业收益也大为可观。帮帮队的成立为外出务工经商农民返乡就业开辟了一条路径,回乡参加“帮帮队”的农民工已达15人,带动发展蔬菜、水果等产业300余亩。


“过去想办但办不了、办不好”的烦心事,在镇西镇川主村“两委”牵头组建的帮帮队,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给村民办了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帮帮队成员也看到自己辛勤付出有了回报,为村民办事、为村里发展出力的使命感、责任感与日俱增。


这就是镇西镇川主村“乡里乡亲帮帮队”的故事,如今,威远全县也在不断总结完善“乡里乡亲帮帮队”的经验做法,形成一套完整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服务群众模式,向全县推广!


通过我们记者的采访宣传,我们看到了观英滩镇竹塘村探索“133”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看到了龙会镇高湾村“五彩志愿队”以及严陵镇东街社区老旧院落治理等一系列模式的应运而生!


我们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在威远婆城遍地开花!谢谢大家!


281621_1592554516774991.jpg

编辑:杨珩
校对:毛佳莉
责编:郭扬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