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舞“火龙”、秀拳法!内江这些非遗太有看头了,你都了解吗?

时间:2019-10-05 16:29:59 来源:内江广播电视台

国庆期间,内江的街道上到处

都是飘扬的国旗和迎来送往的笑脸

举国欢庆的氛围非常浓厚




喜迎佳节,内江市非遗保护中心

公布了第7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共有11项成功入选



古朴精致的传统手工枕

恣意潇洒的拳法

巧夺天工的榫卯技艺

到底还有哪些令人惊叹的文化遗产?

赶紧来看看吧!




石头里开出的“花”——大千赏石艺术


大千赏石艺术是以天然卵石为赏玩对象的文化艺术,以天然形成的奇石为审美主体,赋予其审美意韵和人文内涵,营造合适的置放展示形式进行品赏,具有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



大千赏石艺术是传统思想文化的审美升华,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情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人文沟通和文化传播的良好载体。


大千赏石艺术的主要区域为长江流经四川盆地两岸经济较为发达的川南、川东等城市中心,如内江、泸州、宜宾。


虎虎生风徐家拳



徐家拳拳术和器械独具特色,充分吸收了南北派功夫精华,即有北派功夫出拳快、发力重的特色,又具南派功夫轻灵、迅猛的特点,手法繁多、快捷实用,稳、准、狠是其基本特征。主要分布于威远县、自贡市、成都、重庆。




徐家拳是巴蜀地区保存完好的武术门派,风格独特,融内外家,合南北派,动静结合,舒展大方,易学易练,攻防突出,健身强身效果好,对巴蜀地区传统武术起到了支撑和补充作用,为威远地区武术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隆昌传统手工枕制作技艺



隆昌传统手工枕技艺历史悠久,清朝光绪年间就已经在隆昌龙市镇及周边百姓中流传,是当时家家户户妇女基本的女红技能。老人把亲手制作的“一孔枕”、“鸳鸯枕”等手工技术传承给晚辈,结婚时带上自己绣的“鸳鸯枕”到夫家,意蕴同心同意。




隆昌传统手工枕用夏布制作,具有清汗离体、透气散热、挺爽凉快、天然抗菌等特点。外型缝制工整、美观,选择的样式在民俗中还有祈福、避邪等讲究。枕芯的填充物有荞麦皮、小米、决明子、棉花、绿豆等,有助睡眠,以及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舒筋活络的作用。


传统手工枕技艺历史悠久,题材广泛,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民间实用品的载体,具有使用和收藏等价值,体现了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间、礼俗吉祥和健康的寓意。


隆昌客家酱油传统酿造技艺



隆昌素有“川南客家大本营”之称,隆昌人对酱油情有独钟是有传统的,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隆昌客家酱油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隆昌客家酱油传统酿造技艺主要有选料、炒麦、泡豆、蒸豆等十七道工序,所生产出的酱油色泽红褐、酱香浓郁、酯香突出,具有饱满的酱香味和沁人心脾的酯香气。


隆昌砂锅陶传统制作技艺



隆昌市是我国有名的“土陶之乡”。隆昌砂锅陶历史悠久,据《隆昌县志》记载,隆昌砂锅陶的制作起源于明代,于隆庆万历年间达到鼎盛,发展成熟至今有450年历史,在中国陶艺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隆昌砂锅陶传统制作技艺完整地传承了中华先民原始的手工制陶技艺,见证了我国制陶工艺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中华制陶技艺的活化石,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其制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无论是生活器皿还是装饰品等,其造型、着色、烧制等工艺中蕴含了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民俗信仰等方面的文化观念,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也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蜀南传统手工榫卯技艺



蜀南传统手工榫卯技艺主要分布于内江、自贡、宜宾、泸州、荣昌等地。内江是川中枢纽,由于商业的发达,流动商客多,一代一代的内江手工榫卯匠人,为来自京、广、福的商客文人制作了大量的木器及各类结构的榫卯家具。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政府组建了内江市家具厂,将一批民间传统手工榫卯技艺顶尖人才(包括张立全)集中在工厂里。“立全号”家族三代均为木匠,使部分在外失传的榫卯技艺幸运地得以传承和延续,并且通过对本地古家具及建筑的榫卯结构的研究,逐步恢复出一些失传的技法和制作工艺。


传统手工毛笔制作技艺


四川境内的毛笔统称川笔,而内江猪作为全国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鬃毛粗长,毛峰刚健、韧性极佳,是制作猪鬃的绝佳材料。大千猪鬃笔就是参照张大千先生在巴西用牛耳做笔,用以绘画而制作的,经久耐用,特别是画山水画有很好的效果。



犀皮漆手工竹钓秆制作技艺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手工竹钓竿可以追溯到明代。内江竹资源丰富,其中有适合做钓竿的箭竹、厘竹、箬竹等。犀皮漆手工竹钓竿制作技法是晏和平根据祖传技法和收集整理民间技法,实践改良而成。




犀皮漆手工竹钓竿的制作,全部采用天然材料,杆体采用矢竹、厘竹、箭竹、箬竹等。每把手竿要经过选竹、火烤、雕凿、上漆等300道左右细小的工序,完全采用传统手工制作。其最大特点是手把、节卷等处采用古老的犀皮涂装工艺,辅以金银箔、螺钿等镶嵌的漆艺技法,属于高端少见的一项漆艺,全程都只能用手工完成。因此每一根鱼竿上的漆艺花纹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根鱼竿都是孤品,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隆昌曾氏骨科传统接骨疗法



隆昌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使用中医药治疗各种伤病。在民间,各个家族或家庭都有医治各类伤病的土方、药方。隆昌曾氏骨科传统接骨疗法是在隆昌当地有着广泛影响的传统中医疗法,对医治骨伤有特殊的功效,医治了众多的骨病患者,为广大群众解除了痛苦。



曾氏传统接骨疗法具有独特性、功效明显、并发症少、风险小等特征。经过100多年的风雨沧桑,其主要价值与传统中医一样,传承着中国的历史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


永东火龙



永东火龙起源于明末清初,世代流传于东兴区永东乡。“火龙”表演在夜间进行,表演时熔化后的铁水飞溅,惊险刺激。


永东火龙不同于一般的“龙”,特色在于“火”。舞火龙节目主要在晚上表演。每年的正月初八出龙、十五收龙,初八、初九、十二、十三、十五为正灯(舞龙)。




龙灯的做法很讲究,一般的舞龙是7节摆龙游动,但永东火龙有9节,金纸做龙头,缎子做龙衣。表演时,鞭炮齐鸣,礼花齐放,由12名民间艺人举着长约20米的“火龙”翩翩起舞,“火龙”喷射的火花与五彩的礼花交相辉映,还有“流星火”相伴,场面十分壮观。


罗泉龙灯




罗泉龙灯随清朝初期大量移民迁徙四川而来,每年正月初四至十五当地人保留着“祭龙、吃龙”的习惯。每年春节期间,罗泉人都要隆重举行龙灯表演,每队大约20人左右。


罗泉龙灯属“亮龙”,包括排灯、沙灯、龙珠、龙头、龙颈、龙身、龙尾均要用“油捻”点亮。罗泉龙灯民俗表演活动主要包括祭龙、出龙、耍龙、龙升天、吃龙肉五个部分。“耍龙”表演有滚龙、龙钻节、龙交尾、盘龙、翻五台,还有设谜、求对、测字、说吉祥话等。




罗泉龙灯表演是罗泉春节和重大庆典不可或缺的民俗节目,具有重要艺术价值,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安康生活的肯定,是展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罗泉古镇旅游事业的重要载体,为研究罗泉镇人民古今的文化信仰、生产习俗、娱乐习俗、节日习俗提供了第一手可供佐证研究的资料,也是研究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对挖掘、抢救、保护和传承内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内江市民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丰富和完善民间传统技艺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呢?

请在手机微信登录投票


记者熊喜立 编辑毕凯旋

图片来源内江市非遗保护中心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